【立會選戰】民協全軍盡墨 創黨30年慘迎立會「滅黨」

撰文:香港01記者
出版:更新:
譚國僑於民協「基地」九龍西敗陣。

18年前,回歸後首屆立法會選舉,民協一席未取,18年後,民協惡夢重現。過往立法會議事堂中,民協都有馮檢基作唯一代表,但隨著兩名「元老」馮檢基、譚國僑分別在新界西及「基地」九龍西敗陣,何啟明更早於選前已棄選「超區」,「一人黨」將絕跡於來屆議會。

縱使馮檢基在選前堅稱,今次出選部署絕非「自殺行為」,但在今屆選舉、正處創黨30年之際,卻慘迎來立法會「真·滅黨」,黨主席莫嘉嫻更曾表示有意辭職。而民協素來地方性甚強,是次完敗,意味地區鐵票的神話不再。

民協於1986年成立,最初李永達、陳偉業等都曾為黨員,但八九民運後,不少成員離黨他投,加入港同盟,只餘馮檢基、譚國僑等續為核心成員,走「又傾又砌」的溫和民主派路線,主張與中央溝通,因人力物力所限,只集中於九龍西發展。

馮檢基去年區選落敗,未能再戰超區,背水一戰到新界西參選,仍難保議席。(李澤彤攝)

回歸前民主派第二大黨 回歸後變「一人黨」

1995年立法局選舉是民協的鼎盛期,由馮檢基、廖成利、莫應帆及羅祥國取得4席,成為當時民主派中,佔議席第二多的黨派。不過回歸前夕,民協未有跟隨其他民主派杯葛中方籌組的臨時立法會,惹來非議。回歸後民協漸走下坡,1998年立法會選舉,民協未能取得議席,其後直選也只由馮檢基「單天保至尊」,在九龍西或「超級區議會」取得1席,近屆區議會也僅得十餘席,變成泛民小政黨。

馮檢基昨日於新界西區內四出拉票。(資料圖片)

主席換代 惟立會照派元老出戰

不過民協一向不以政治立場作主打,予人面目模糊之感,在日趨政治化、只問立場的政治環境下,卻難以吸收新選民。而經過2010年通過政改、中港矛盾等後,「又傾又砌」路線漸成激進派狙擊的「原罪」,建制派也向民協的地區根基「埋手」。去年區議會選舉,更是敲響民協的警號,雖取得的議席比上屆多3席,但標誌人物馮檢基在深水埗麗閣選區連任失敗,遭工聯會「90後」新丁陳穎欣奪去議席。

此後一直由創黨元老把持的民協便著手換代,今年一月,黨主席由44歲莫嘉嫻接替廖成利上任,莫嘉嫻明言把方針改為「不傾只砌」。不過黨團換代,未能延至立法會出選,雖「超區」由「80後」區議員何啟明出戰,但他在選前為顧全大局而棄選。地方直選方面,新界西和「發跡地」九龍西排名單第一的,仍為馮檢基及譚國僑,結果雙雙落敗,民協在來屆立法會絕跡。
 

民協檔案
創黨年份:1986
黨主席:莫嘉嫻
現時區議會議席:18
今屆立法會參選成績:何啟明(「超級區議會」,落敗)、馮檢基(新界西,落敗)、譚國僑(九龍西,落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