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評】從邊緣到當選 用鍵盤改變未來

撰文:張景宜
出版:更新:
不再依賴傳統的記者會、地區活動、街站、講座,而是直接與選民互動,變相網民在上班擠擁的地鐵,公司忙裏偷閒還是睡覺前看看手機,都會看到他們的newsfeed......
張景宜
羅冠聰Facebook專頁

朱凱廸、劉小麗、羅冠聰,八月的時候,也許你會覺得他們志在參與。

鄺俊宇,數到三,803,大家在笑他的鄺體,逗號,樹洞。

梁頌恆,Plan B,後備,大家以為他和熱普城是同一夥,都在問為什麼不是梁天琦,都在質疑他和青年新政的能力。

游蕙禎、鄭松泰,上一輩的人以為只是帥哥美女出來玩票參選,論壇表現慘不忍睹。

誠然,他們未必是最理想的議政人才,也不是每個都有政黨扶持,更加沒有建制配票系統分票,但是他們全部都當選走進議會,為什麼?早在一月,台灣已經給了答案。社交媒體的影響力已經成功幫助候選人將網上支持度轉化為選票。

鄺俊宇Facebook專頁擷圖

從紙飛機到F35 網絡拉票成新趨勢

假如2015區議會選舉和今年228立法會新界東補選,郵簡、街站、義工日以繼夜派發單張、舉牌、橫額,還算是選舉工程文宣的主軸,成效也依然存在,來到今次選舉,Facebook 對於上述幾個進步泛民和溫和本土的代表選情發揮的影響力,絕對是No. 1。

2012年,泛民政黨還依賴郵簡,像紙飛機般將政綱投入各個選民信箱,寄望選民細閱,了解他們的立場;2016年,隨着社交媒體的盛行,新晉的議員都懂得針對性的發動網絡攻勢,像戰鬥機般轟炸對方地盤,對政府、建制等對手連環開火,個別議員的空對地的策略甚為有效。

小麗老師炸散了民協和熱普城的地盤,朱凱廸的攻勢從鄉村殺入市區,羅冠聰連消帶打,把台灣最強的文宣移植到香港,橫掃泛民和中間選民。

昨天選舉日(九月四日),Facebook 更破天荒引入新功能,讓網民表示自己已經投票,不但推動公民意識,也讓網民覺得投票盡了責任,也是一件型和趕上時代潮流的事。有些評論文章總是認為,選舉一定要依賴組織票、社團大哥配票、選民都是沒有意志只貪圖小便宜、幕後操盤人資金左右等因素去投票。這些年來,社交媒體已經改變了選舉生態,一個人的status,幾百字的短文,一幅票站外的圖,一個在whatsapp群組的訊息,分享,留言,影響的就是身邊幾十個,幾百個朋友。因為有別於以前的文宣和濫炸的電郵,親友間會認為這些 Facebook 帖子、群組訊息較可靠。

多名候選人如劉小麗、朱凱廸、羅冠聰都是沒有傳統政黨支持,也沒有區議員樁腳,但都能突圍而出,高票當選,主因是善用 Facebook 作為主要宣傳渠道,平均每日發出六個帖子,加上買 Facebook 廣告,善用其他 KOLs(Key Opinion Leaders)幫忙宣傳,成功連結網民,接觸到傳統街站、社團組織和私人住宅的目標選民,轉化網上支持,成為選票。

楊岳橋不時以Facebook Live接觸選民,早前更與陳志全、范國威等人一起闡釋理念。(Facebook截圖)

他們透過 Facebook 發布行程,把論壇的精彩片段剪輯,定時定候用 Live 去跟網民互動。不再依賴傳統的記者會、地區活動、街站、講座,而是直接與選民互動,變相網民在上班擠擁的地鐵,公司忙裏偷閒還是睡覺前看看手機,都會看到他們的 newsfeed。這些內容在網上獲得50至500分享,大家也樂於討論和爭論。當中劉小麗在論壇的片段錄得超過一百萬人次觀看,各個泛民本土高質的競選片段,也錄得超過十萬人次。這絕對超過在電視、電台和報紙接觸到的群眾。

筆者昨天走訪各區,看到公民黨氣勢大不如前,幾乎沒有什麼年輕義工,倒是泛民本土的新的候選議員們、義工和支持者都很有熱情,完全感受到很多很多的年輕人想帶來改變。

除了剛才所說的候選人 Facebook 文宣,昨天對選情最有影響力的是「懷疑用身份證影印本也可以投票」、「到票站發現被投票」,以及多個關於種票和掌心雷的訊息。選委會、票站職員、建制緩慢和乏力的回應在社交媒體上完全不見,相反,連身在英國,澳洲和加拿大的朋友都有轉發那些選舉不公的消息,不言而喻,最後兩小時有多少選民因此投票,尤其是投給泛民本土的,相信讀者心中有數。

雷動計劃在Telegram指示參與計劃的選民,把選票平均分予五名新界東候選人。(雷動聲吶製圖)

成也雷動 敗也雷動

除了Facebook,Telegram也應記一功。過去兩個月,筆者加入了超過30個群組,完全感受到25歲以下群組討論政治的態度、用詞和對各大候選人的評價。每天幾乎有近萬個訊息,當中雖然不少只是icons、emoji和一兩句的個人感受和看法,但加起來,對一個選民的影響就不一樣。當然未必完全可以總結這些群組的成員全部等於青年新政和熱普城的選票,但倒是,你從這些群組的討論和網友的對話,你大約就可以推算香港有多少選民是激進本土的支持者。

可惜的是,好的工具,用錯了,也會帶來反效果。雷動聲吶策略投票由戴耀廷教授推動,用意良好,最後共有四萬多人登記和使用,但是卻打亂了泛民傳統的配票。

透過選前的民調和使用者透過Telegram程式,在選舉前後多次分析及提供選舉策略給選民參考投票。但不少的選民都不是傳統的泛民支持者,在香港用Telegram的群眾,大都是30歲以下的選民,結果,一個有偏差的策略投票建議,導致朱凱廸、羅冠聰、鄺俊宇、張超雄拿多了票。網上輿論好壞參半,認為超級區議會、新界西和新界東配票失敗,港島和九龍西則成功讓羅冠聰和劉小麗獲得額外票源。從1%到終點,不但走完最後一里,還走多了幾里,李卓人因此敵不過建制精準配票而墮馬。游蕙禎險勝黃毓民,其實全賴劉小麗比預估多拿了一萬票。梁國雄最後從票王變為邊緣人,多少也因為最後兩小時新東的催票。

假如這個系統未來不改善,結合其他社交媒體平台數據作參考,而泛民和本土各個黨派又不參與,倒不如把資源投放在獨立的大數據分析,或是優化各大院校的民調系統,不然2019年區議會選舉和2020年立法會選舉,只會重複犯錯。

未來議政戰線 勢延伸至社交媒體

新一屆的議會,不論北京、西環、特區政府、商界都肯定要投入額外資源與他們接觸和溝通,更要在社交平台與網民互動,與不同的網媒保持緊密聯繫,即時迅速就各個議員提出的議題回應。

議會的戰線不再限於議事廳,而是選民和議員全天候24小時在虛擬世界議政。政府雖然有個別做得較好的專頁,但假如特首辦、問責團隊、六百多個政務主任、三百多個新聞主任,在社交媒體平台繼續墨守成規,要贏回民心,絕不容易。

網友們,假如你還不太認識上述一些新晉議員的面孔,或者還沒有訂閱他們的Facebook專頁,倒值得了解一下,讓他們的帖子,偶爾在你的newsfeed浮一浮面。不要盡信電視報紙的消息,應細閱他們的理念、政綱和想法。

港獨不能在學校談,也要了解一下年輕人在課堂裏、用Facebook談的是什麼。看到昨天Facebook暫時少了一些自拍、近距離食物照,多了政治討論,誠然,網民從鍵盤戰士變成選民,投出一個更美好的香港。

 

【深度評論】撥開雲霧 讀懂選戰形勢
【新聞直擊】追貼選舉 一網看激烈戰況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