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青具】Coil VS Rotary・線圈機與馬達機 紋身機器大解構

撰文:盧詠詩
出版:更新:

要深入了解每件事都必須尋根究底,就紋身而言,倘若歷史是它的「根」,那工具就是它的「底」了。作為紋身師,入門第一件事當然是先選擇一部幫助你將畫作變成刺青的紋身機;而作為尊重自己髮膚的紋身者,亦理應了解刺進自己身體的是甚麼器材。相信現今大部分人接觸到的都是較先進的馬達機(Rotary Tattoo Machines),那麼舊式線圈機(Coil Tattoo Machines)呢?是汰弱留強還是新不如舊?或許可以先了解兩者背後原理及分別再作決定。

電動紋身機始祖

線圈機於紋身界雖算是上一代的產物,但時至今日仍廣為各地紋身師所用,某些紋身師傅甚至會建議初學者先入手線圈機,皆因要理解紋身的原理,先從最原始的器材着手亦理所當然。

線圈機與馬達機同樣地幫助紋身針刺進我們的真皮層(表皮下的第二層組織),然而兩者運作的方式則截然不同。線圈機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閉合電路,電磁通過一對線圈,將鐵片吸下來,同時壓下紋身針。當鐵板被吸下時,失去接觸點的閉合電路便會斷開,線圈因而失去電磁力,鐵片又跳回原位。如此不停重複的過程中形成了有如敲打錘子的效果,將紋身針一下一下地刺入皮膚。

有過紋身經歷的人或許都會留意到,紋身師在刺青過程中多數只用一款紋身機,然後按情況需要(割線/打霧)更換紋身針,這種多為操作馬達機的做法;而線圈機最大的分別就是它在割線與打霧時需要使用兩款不同的機器:割線機與打霧機。用作勾勒線條的割線機一般速度快、力度較弱,使用的是較幼的針;營造陰影的打霧機則力道大、速度較慢,使用的是方便填滿大面積的粗針。在某些情況下打霧機亦可用作割線,然而割線機則不太適合作打霧用途了。

線圈機:

+1

一體成型

美國紋身師Samuel O’Reilly於1891年發明了世界第一部獲得專利的馬達機,及後隨科技發展被加以改良,至今能夠成為紋身界主流,大概因為馬達機全面地簡化了紋身的過程。

一體成型的馬達機內部結構不如線圈機般複雜,內部並沒有線圈、鐵片,只靠電動馬達令紋身針作出週期性的上下移動;相比起線圈機,馬達機的穩定性及暢順度令紋身針更容易均勻地刺進皮膚。與線圈機的另一個不同之處是馬達機不論在割線或打霧上都用同一部機器,只需根據情況更換單針或排針。

馬達機:

+1

汰弱留強抑或新不如舊?

雖則馬達機是新時代的產物,但並不代表線圈機已被淘汰;有的紋身師仍堅持使用線圈機,有的則新舊並用。兩者得以並存至今,皆因其各有所長。

線圈機的結構複雜,當中的細節甚多,紋身過程中或許需要不斷調節才能順暢完成。亦因其機件多,機身有一定重量,不便於紋身師長時間地操作;然而重量也使手部活動更穩定,割出來的線更扎實,許多傳統紋身師亦因此對線圈機不離不棄。然而無可否認的是線圈機發出的噪音遠超於馬達機,但亦有人認為響亮的紋身機聲音是紋身其中之一個不可或缺的元素。

馬達機經多次改良至今,於各方面均大幅提升與簡化,某些品牌近年甚至推出了筆形的紋身機,解決了掌握畫筆與紋身機之間的落差感,真正做到「以槍代筆」。其安靜、輕盈亦令紋身師可持久工作,尤其紋刻一些大面積的作品時,器材的易於使用會間接影響紋身效果。然而有的紋身師則認為,馬達機始終不能取代線圈機於割線上的扎實效果;缺乏衝擊力與反衝力,在使用較粗的針時則稍遜於線圈機。而線圈機作為電動紋身機始祖,相信可以解構重組的機件,以及其獨有的原始味亦是不少紋身發燒友的追求之一。

說到底,線圈機與馬達機沒有所謂一定好壞。作為初學者若果擁有尋根究底的學習心態,那當然可以從線圈機入手,學習最基本的原理;如果對自己的風格與紋身原理都有足夠認知,那麼選擇操作較容易的馬達機亦未嘗不可。不論哪一種機器,購買前先了解自己的習慣及需要,亦是對紋身行業的一種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