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呢招聘廣告】擦鞋匠變藝術家? 趣怪職銜帶來尊嚴還是噱頭?

撰文:曾凱茵
出版:更新:

有公司把職函改成Wragngler、Ninja、Rockstar、Wizard等字眼,希望吸引到新一代求職者應徵,但問題是:真的有用嗎?

要說日本伊賀市的公司在招聘忍者,可能都有人會信,但一般公司都在招聘忍者的話,不會很奇怪嗎?(視覺中國|

前文提到有外國公司為了吸引千禧代的求職者,特地把職函改得千奇百怪,那麼自然引來下一個問題:有用嗎?

如果只有一、兩間公司這樣做,或許僅僅是只是噱頭,但當參與的公司愈來愈多時,就成為一股風潮了。所以第一條要問的問題是,有多少公司作出如此舉動呢?根據薪酬評估公司Pearl Meyer的統計,與2009年只有31%公司相比,在2018年裏,40%受訪公司都會利用有個性的職函來吸引僱員。

有用嗎?擦鞋仔不再是擦鞋仔

好吧,既然多了人這樣做,下一條要問的自然就是有用嗎?《華爾街日報》就此訪問了幾位不同行業的受訪者,其總結把職函改名所帶來的好處如下:有創意、有尊嚴、更有意義。例如,當中一位擦鞋匠把職函改作「Shine Artist」後表示:「之前別人都叫我擦鞋仔(shoeshine boys),現在自己尊嚴高了,而且可以收得更貴。」工作也以前感覺多了互動與創作性。

此外,亦有人嘗試以心理學來解釋、證明此舉的作用。2014年美國沃頓商學院進行一項研究,發現慈善基金的85%員工在獲得新職位後,情感上都受益於這種變化。研究團隊寫道:「當老闆通過個性化職銜鼓勵員工反思他們的獨特價值時,員工能夠以提升安全感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身份,減少情緒疲憊。」換句話說,職位名稱的變化會影響打工仔對日常工作的感受。

想提升行業形象、認受性及從業者的尊嚴當然是好事,但職函改了人們看法卻仍是不變的話,外人反而覺得此舉是無謂及扮嘢,所以正途難道不是由改變人們觀念開始嗎?例如日本,同樣是「擦鞋仔」,卻被視為職人手藝的一種,光明正大在門口寫著「Shoeshine」,從業者也一身西裝專業形象示人。(資料圖片)

溝通不便與自欺欺人?

另一方面, 職函改變顯然也帶來壞處。最明顯的是引起誤會,莫說老一輩的求職者,就算是年輕一輩亦未必了解崗位職責,這反而令求職者卻步。見工時他們無法直觀地理解職責,跳出來時要花多重功夫和其他人解釋,職場上最重要的是清晰、快速、簡單的溝通,如此一來豈不本末倒置?

再者,儘管上述報導受訪者及研究都想證明職位名稱影響打工仔對日常工作的感受,但從日常經驗及常識都可得知,實際的工作內容才更影響我們對崗位的感受。就算把打字員的崗位名稱改作「內容生產助理」,也改變不了上班只有打字的事實,就算把清潔工人的崗位名稱改作「街道美化師」,也改變不了他們要要烈日當空下超長工時體力勞動的事實。如果真的要改變員工對崗位的感受,從改善實際職責、人工待遇,以及社會看法才是最切實的做法吧?只改職函而工作內容不變,難道不是自欺欺人嗎?

(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Business Insider、AdView)

立即下載《香港01》,緊貼公務員職位空缺、勞工處筍工推介,了解CV、面試致勝技巧!
下載網址:
https://hk01.app.link/bkbJyY5t4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