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t Check】判斷事實時需要證據 六大提問助你確定可信度!

撰文:開卷有益
出版:更新:

編按:常常都說要fact check,但是我們如何判斷真相和事實?假設有醫生跟你說:「吃糞便有益健康」,你會相信嗎?訴諸權威就一定對嗎?希望以下文章能幫助大家建立批判性思考。

可信賴證據為何必要

評估推理的時候,務必記住,有些事實主張的可信度高於其他事實主張。比方有人說:「大部分美國參議員是男性。」這個說法正確,但若換成「做瑜珈可以降低罹患癌症的風險」,就難以肯定真偽了。

由於很難(並非不可能)證明絕對正確或錯誤,所以我們不問是否正確,而是問是否可信。基本上,我們想問的是:「這個信念可以信賴嗎?」支持某主張的證據品質越好、數量越多,越值得信賴,可稱為「事實」機率也越高。

比如說,現有大量證據表明喬治.華盛頓是美國第一任總統。因此,我們可以將這個主張當成事實。但是像「飲用瓶裝水比自來水更安全」這類陳述,就能找到許多相互矛盾的證據,因此不能將它當成事實。主張究竟會被視為觀點、還是事實,最大的區別在於當下有幾分證據。支持某信念的相關證據越多,該信念會變得更像「事實」。

比如說,現有大量證據表明喬治.華盛頓是美國第一任總統。因此,我們可以將這個主張當成事實。(ryanquintal@unsplash)

在判斷溝通內容的說服力之前,需要知道哪些事實主張最可信。如何確定可信度?可以問以下問題:

●你有什麼證據?

●你怎麼知道那是正確的?

●證據在哪裡?

●你為什麼相信那件事?

●你確定那是正確的嗎?

●你能證明嗎?

+1

養成不斷問這些問題的習慣,就很有機會成為一流的批判性思考者。問了這些問題之後,發表論述的人就有責任公開立論的理據為何。但凡希望別人覺得自己論述有參考價值的人,都會毫不遲疑地回答這些問題。他們所宣稱的事情如果夠強,一定會想和你分享他們的證據,期望你進而接納他們的結論。

當我們經常問這些問題,會注意到許多信念的證據不充分,沒辦法佐證支持或駁斥結論。比方說,不少證據支持:每隔一天服用阿士匹靈,可以降低罹患心臟病的機率。但是也有其他一些證據駁斥這種說法。碰到這種情況,我們需要判斷優勢證據(preponderance of evidence)何在,以確定事實主張的可信度。

證據來源

何時應該判斷某事實主張可信?以下是最有可能同意某事實主張的三種情況:

一、主張的內容看起來是毫無爭議的一般常識,例如:「舉重可以增進肌肉發達。」

二、該主張是有效論證得出的結論。

三、有好理由充分支持的主張。

本章談的是第三種狀況。要確定證據的適足性,我們就該問:「證據有多好?」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還要先問:「我們所說的證據是什麼意思?」

證據是溝通者明白表示的資訊,用以支持或證明事實主張的可信度。指示性論述需要用證據來支持作為事實主張的理由,描述性論述則需要證據來直接支持描述性結論。

主要證據類型:

1、個人經驗

2、證詞

3、訴諸權威

4、個人觀察案例

5、研究調查

6、類比

+1

使用得當的話,每一類證據都會是「好證據」。證據有助於支持作者的主張。就像淘金客總會仔細檢視,尋找高品質的礦砂,我們也必須仔細檢視證據,確定其品質。我們想知道:「作者的證據是否充分佐證其主張?」因此,我們評估證據的第一步,是問:「證據有多好?」務必銘記在心:沒有任何證據能像灌籃那樣一擊絕殺,帶來其決定性的結果。永遠都要尋找更好的證據;妄想找齊所有不尋常的證據只會令人受挫。

《看穿假象、理智發聲,從問對問題開始》。(城邦商業周刊)

以上內容節錄自《看穿假象、理智發聲,從問對問題開始》。

作者:M.Neil Browne、Stuart M. Keeley

譯者:羅耀宗、蔡宏明、黃賓星

責任編輯:林昀彤

出版社:城邦商業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