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e】從截圖「我全都要」到二次創作:欣賞抽象藝術唔係咁難

撰文:方格子
出版:更新:

我想請大家用輕鬆愉快的心情看這篇文章就好。因為看完可能會有一種「我到底看了三小」的感覺,今天不廢話,僅從一張網路的梗圖(編按:亦稱截圖、潮圖)「我全都要」說起。

此圖於2017年年底開始爆紅。這部由周星馳、徐錦江等人主演的諷刺電影《九品芝麻官》相信大家耳熟能詳,甚至連台詞都背好了。但為了方便大家理解整個背景,還是回憶一下原作:

豹頭:「聽說你是這裡的官?」
包龍星:「沒錯,我是。」
豹頭:「你一定是官民勾結,包庇江洋大盜,意圖謀反。」
有為:「他冤枉人的本事跟你差不多哩。」
包龍星:「既然大家都是同門師兄第,乾脆刮得多少都分兩份,最多,我拿大份,你拿小份。
豹頭:「我全都要。」

官場文化,相互勾結、坐地起價稀鬆平常;但像豹頭這樣說要全拿的倒是很少見-因為這違反了官場的潛規則,卻也說出了人自私的本質,多少人心裡想著「我全都要」,卻又有多少人敢宣之於口?這是一個普世被壓抑的慾望。

網路上的梗圖文化(meme)之所以令人會心一笑,多半與這個「被壓抑的慾望」大有關聯。用精神分析的話語來說,就是「壓抑的重返(the return of the repressed)」。現實生活中我們不敢做的、不敢說的,梗圖幫我們表達出來(這也是為何有人說看梗圖會笑是會下地獄的)。透過梗圖,我們被壓抑的慾望以另一種形式被抒發了。

在網絡上流行的不同梗圖、潮圖↓↓↓

+9

另一方面,群眾不是藝術家,在創造梗圖的過程中需要擷取更多非自創的元素。但也因此,梗圖的創造背後牽涉的是:作者讀者之間不再壁壘分明,作者在某種程度上允許了讀者對於自己作品的解讀,讀者也不再是單方面接受作者資訊的人,他被賦予更多的自由,甚至可以對作品進行一定程度的改編、新解、超譯等。

同理,回到「我全都要」這張圖來說,它剛出現時僅是在中國的虎撲,但網民很快就發現它可以既簡單又直白的回覆各種文章。有妹子小鮮肉的文章、分享好康的文章、開箱文、業配文、感情諮詢文等等凡是設及選擇的內容,我們一律可以粗暴地回答↓↓↓

+29

因為它所要表達的情感非常明確,而現實的雜亂無章仿佛都可以透過它來解釋-我們的煩惱、焦慮,皆源自於我們永遠無法滿足的強欲。至此,「我全都要」已經不再只是一張圖,它更是一種我們看不到,但內心卻覺得十分真實的情感,它未必要有很清楚的外在形象,而是在情感上有達到共鳴即可,而未必要透過原圖才能表達了。也就是從這邊開始,抽象藝術開始涉入對「我全都要」的再現。從這張圖開始,我們發現「我全都要」開始向抽象藝術發展了。

抽象派不試圖擬仿真實世界,但廣義來說,抽象派以簡化但又可以保留原始自然的方式來描述真實題材。以往我們看不懂抽象藝術,是因為我們在缺乏美學背景(或者在觀賞時不夠用心)的情況下無法判別,但「我全都要」的二創梗圖提供了一個簡單的途徑,讓你在不必擁有這些知識的情況下也可以明白這些抽象畫風背後想表達的意念(沒錯,這個意念就是「我全都要」)。

以往我們批評抽象派畫風像小孩子塗鴉,毫無筆法可言,但在這邊必須為之辯解的是:抽象派畫家認為現實中的資訊量實在太多太雜,人們無法完全透過畫筆囊括。也因此,與其用寫實的筆法來描繪,不如直接從畫作中表達情感更為真實,並強調大膽的精簡。於是,「我全都要」被賦予了新的面貌。正如同漢字順序不一定影響閱讀一般,「我全都要」也未必要出現徐錦江跟周星馳的臉。

未必要出現徐錦江跟周星馳的臉,甚至沒有臉的「我全都要」↓↓↓

+26

若要進一步探詢「我全都要」與抽象藝術的可能,我們就非得提提皮特·蒙德里安這個人。

他主張以幾何形體構成「形式的美」,作品多以垂直線和水平線,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各種格子組成,反對用曲線,完全摒棄藝術的客觀形象和生活內容。 蒙得里安的畫作在白色的畫布上,用黑線條去分割,水平和垂直線沒有對角斜線。在那上面塗上幾個原色;紅、黃和藍。但究竟是命運無情的捉弄,是藝術史上驚人的巧合?又或者只是純粹原色的使用?蒙德里安的色彩使用與《九品芝麻官》此景兩人的穿著顏色不謀而合。一幅連結電影與抽象藝術的二創就此橫空出世↓↓↓

當「我全都要」這樣的意念在蒙德里安的風格中展現時,我們一方面感受到方形、直線帶來的秩序感、一方面內心卻明確知道這要表達的是「我全都要」,就這樣構築了略帶衝突感的美感經驗。

捨棄了線條到色塊的運用,又給人一種馬克·羅斯科的大膽風格。他的畫作特點是十分巨大,只有幾個色塊。羅斯科刻意要塑造一個讓觀眾純欣賞色塊的環境,讓觀眾面對自己的感受。

另外,也可以從畢卡索立體派的方式去揣摩。將豹頭跟包龍星重新組合、構成。帶給人更新、更深刻的感受。

馬克·羅斯科和畢卡索立體派風格的「我全都要」↓↓↓

自古以來,「如何欣賞藝術」就是個大哉問。自啟蒙以降到康德,儘管也有認定美感是超越經驗及理性的說法,但大抵來說,批評家認為美感經驗的累積是培養鑑賞力的不二法門。因為不論是文本、動漫、電影、畫作等,都存在著不同的觀點(point of view)。如果觀賞者能夠不斷累積「藝術經驗」,那麼他從藝術品中所感受到的快樂與新奇感也會越多。

「我全都要」一系列梗圖就是這樣一面帶出了畫作背後的強烈情感,一面走向了精簡、更容易使人產生移情的藝術風格。如果你不知道如何欣賞抽象藝術、又不想花錢進美術館累積美感經驗,「我全都要」以及他的快樂二創夥伴們是個不錯的起點喔。

【本文透過「方格子直送」計劃合作轉載,作者:罵克伍陸,原文:從梗圖到抽象藝術:論「我全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