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長江江豚數量約為1012隻 仍處極度瀕危狀態

撰文:鄭子健
出版:更新:

農業農村部7月24日宣布,去年11月10日至12月31日組織「2017年長江江豚生態科學考察」,估算出長江江豚數量約為1012隻,其中長江幹流約為445隻,洞庭湖約為110隻,鄱陽湖約為457隻。種群多分布在湖北鄂州至安徽安慶江段,但目前依然面臨極度瀕危境況。
據《新京報》4月引述專家,指大熊貓數量約有2000多隻,換言之長江江豚數量比大熊貓還要少一半。
此次考察覆蓋宜昌至上海1669公里的長江幹流及洞庭湖和鄱陽湖。採用目視考察和被動聲學考察相結合的方式,調查評估長江江豚種群數量、分布特徵及變動趨勢。

農業農村部:長江江豚數量約為1012隻 仍處極度瀕危狀態(網上圖片)

據《南方報市報》7月25日報道,考察隊發現,長江江豚種群趨於向受人為擾動較少的江段集中,過半數水域種群持續下降或沒有發現,種群分佈呈碎片化特徵。 幹流內長江江豚喜好分布在坡度平緩的自然岸帶或洲灘,種群呈現圍繞沙洲分布的特徵。鄱陽湖是野外江豚分布密度最高的區域,洞庭湖次之,兩湖是長江江豚最重要的棲息地。

今年上半年10幾隻長江江豚死亡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于康震稱:「長江幹流的種群數量不是太樂觀,2006年考察的時候,估算是有1225隻,到了2012年降到了505隻。所以,種群年下降速率大概是13.7%,可以說是急劇下降。」

于康震同時表示,目前長江江豚極度瀕危的現狀並沒有得到根本的緩解,其主要原因是人類活動的干擾,例如水域污染、工程建設、航運發展、過度捕撈,還有非法採砂等。今年上半年當局已發現10幾隻長江江豚死亡。

在人工環境中建立3個繁育保護群體

近年來,農業農村部分別從就地保護、遷地保護和人工繁育等方面著手。先後在幹流及兩湖建立8處長江江豚就地自然保護區,在長江故道建立4處遷地保護區,在人工環境中建立3個繁育保護群體,以及在實驗室條件下開展離體細胞培養和保存等研究工作。

長江中除了白鱀豚和江豚,還有中華鱘、長江鱘、白鱘等公眾關注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于康震也透露,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白鱘就非常的稀少,2003年,最後一次發現白鱘的活體,到目前連續15年,未再發現白鱘的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