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探秘】《清明上河圖》無關清明節:表面盛世 實已衰敗?

撰文:張心怡
出版:更新:

北宋畫家張澤端的《清明上河圖》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名副其實的國寶。這幅長約五米、高約25公分的畫作,詳細描繪了北宋京都汴梁城中汴河兩岸的百姓安居樂業的太平昌明之景象。
不過,此畫冠「清明」二字,又是否真的是畫清明時節的景象?亦有學者指出,此畫表面看起來一片繁華景象,實際上處處揭示出北宋業已衰敗的隱患。

北宋張澤端的《清明上河圖》被認為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網絡圖片)

「盛世清明」而非清明節

長畫《清明上河圖》詳細描繪了汴梁百姓的熙來攘往、汴河兩邊店鋪林立,河中運載著糧米財貨的漕船。據日本學者齊藤謙所撰《拙堂文話.卷八》統計,《清明上河圖》上共有各色人物1659人,動物如爐、馬209隻。因此對於後世學者而言,《清明上河圖》彷佛一部畫卷版的史書,他們可以從中研究北宋時期的建築構造、民居造型、橋樑結構、市民服飾等,甚至可以探究出當時的社會制度和經濟體量。

不過,畫題中的「清明」二字何意?外界通常這是清明時節的景象。有史學家考證,此畫多處出現扇子、西瓜,但汴梁即如今的河南開封地處北方,在清明時天氣尚涼爽,並不需要扇子、西瓜解暑。

亦有史學家指出,此畫是張澤端向宋徽宗進獻的畫。北宋以「偃武修文」為國策,經濟趨於繁榮。他做出一副「盛世清明」的畫作,就是為了取悅龍心。著名鑑定專家史樹青就指:「清明非指清明節這一天,而是作為稱頌太平盛世的寓意,清明即政治清明。」

有統計指《清明上河圖》繪有各色人物1659人,動物如爐、馬209隻,非常細緻豐富。(網絡圖片)

另一種說法是,《清明上河圖》描繪的是「清明坊」的景象。汴梁當時的城市格局被劃為一百三十六坊,外城東郊區共劃分三坊,第一坊就是「清明坊」。

畫中景象實為外強中乾?

如此種種猜測,後人已無法辨別真偽。不過,「盛世清明」說被指亦有站不住腳的地方,因為在此畫中不盡然是繁榮景象,街頭有乞丐、衣冠不整的士兵,以及四處流竄的豬等。

對此,研究《清明上河圖》的學者余輝以另一種角度解讀:張澤端將北宋社會深處的痼疾和衰敗,委婉地隱藏在這種種細節中,頗有社會批判的意味。他舉例指,畫中一處望火高台無人守望,加上畫中的城門不設任何城防工事、亦無駐兵,顯示北宋戒備鬆懈、軍事實力衰敗,為日後戰敗買下隱患。

圖內高台為學者余輝所指無人防衛的望火台。(網絡圖片)

余輝指,畫中城門內側有一處稅務所,向過往商人徵稅。這顯示北宋政府對商品稅的重視,但繁重的稅役對商業發展帶來不利影響。他又指,畫中毛驢和騾子有46頭,而馬屁只有20匹,反應北宋缺馬。

圖為余輝所指的稅務所。(網絡圖片)

翻查宋徽宗時期的歷史,縱然帝京之內繁華尚在,但彼時北宋帝國正陷入金、遼、西夏三國掣肘的局面,國勢岌岌可危。《清明上河圖》畫成後不久,金兵就大舉入侵,殺人焚城……雖然後世無法弄清楚張澤端的初衷原意如何,但《清明上河園》記載的一座城、一段風貌,卻是不可否認重要史料。

據了解,國家文物局曾組織專家,認定出官方版本的「中國十大傳世名畫」:《洛神賦圖》、《步輦圖》、《五牛圖》、《唐宮仕女圖》、《韓熙載夜宴圖》、《千裏江山圖》、《清明上河圖》、《富春山居圖》、《漢宮春曉圖》以及《百駿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