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人.專訪】藝術家陳蕭伊:沒有語言,人的感受是何物?

撰文:外部來稿(國際)
出版:更新:

2018年底,一位四川青年的藝術家──陳蕭伊,在北京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舉辦了個人藝術展「他鄉異客:當我獨自盛開時,世界還在沉睡」,現場佈置了她此前在瑞士拍攝的個人作品,詮釋「那當地一塊塊的大石頭,是如何被冰川轉移到那些本不屬於它們的地方。」
為此,《多維新聞》自四川成都跟到北京,全程記錄了陳蕭伊的日常創作和工作狀態。究竟陳蕭伊是如何從冰川裡石頭,挖掘創作的素材,又從這些石頭感覺到了甚麼?

陳蕭伊看著攝影作品,思考著「何謂生命直觀的體驗」。(張喆銘攝)
陳蕭伊,四川青年藝術家,2014年獲得倫敦藝術大學純藝術攝影碩士學位。她的作品以攝影為主,結合版畫、手工書、影像等形式,著眼於自然作為中間介質,探討面對精神性的直觀體驗。

陳蕭伊,她習慣用影像去表達事物細微的感知,「有些感受是你無法說出來的,說出來你是在用符號去閹割掉一些東西,我們在看一張圖片的時候,我們說它在說什麼的時候,可能你又把一部分閹割掉了,所以當時我就想要探討,語言沒有產生之前,你所有的直接體驗是什麼樣。」

原本大學選擇了新聞攝影專業,不過到了後期,她便開始走向藝術影像。透過藝術影像,陳蕭伊對在這個被視覺語言充斥的爆炸時代,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她認為,「我們這代人是被時代裹挾(捲進)的一個狀態,但是我覺得有意識的能夠找到自己的方式是一件很好的事,你會少一些因為這樣的時代而帶給你的焦慮感,包括過載的資訊。而當所有的東西都在發生改變的時候,又怎麼去緩解這種急速變化帶來的焦慮感,這時,每個人有各種各樣化解它的路徑」。

在瑞士駐地期間,陳蕭伊在森林漫步中,偶然發現了這些「怪異的巨石」──冰川漂礫(glacial erratic)。這些巨大的甚至有房子大小的岩塊,被冰川融化的河流攜帶至瑞士的山川與平原上,又因冰川的消逝被孤獨的遺留於此。

陳蕭伊突有感觸的以為,這些巨石是時間的容載,是瑞士阿爾卑斯山冰川的「紀念碑」,它們不僅目睹了冰川的退化,它們更被冰川轉移到那些本不屬於自己的地方,在這不穩定的平衡裡棲息,在山谷、平原、城市的邊緣的光裡隱秘顯現。

陳蕭伊的作品曾獲得中國第七屆三影堂攝影獎大獎,入圍2015年西班牙巴塞羅那攝影節,入選福布斯(Forbes)2017「30 UNDER 30(Art)」亞洲榜單,並參與諸多國內外展覽,如個人藝術展「他鄉異客:當我獨自盛開時,世界還在沉睡」(瑞士The Crochetan劇院,2018)、「Art projects」(倫敦藝術博覽會,2017)。部分群展展出於英國Format攝影節、希臘雅典Benaki博物館、德國Folkwang博物館、Photo Shanghai藝博會和巴黎亞洲藝博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