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輯】疫情下「雲遊」故宮 盡覽滿園春色

撰文:林君穎
出版:更新:

2020年新冠肺炎(COVID-19)在全球引發大流行,死亡人數不斷攀升。為配合防疫,北京故宮博物院從2020年1月25日(農曆正月初一)起閉館,直到今日已有70多天。不過2020年對於北京故宮來說,不僅是紫禁城建成600周年(1420年建成),也恰好是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紀念(創立於1925年)。

在這樣一個特殊時期裡,北京故宮首次在閉館的情形下推出「安靜的故宮,春日的美好」直播活動,讓無法出遊的民眾們可以「雲遊」北京故宮裏的滿城春色,同時也為600周年慶生活動拉開序幕。

北京故宮首次在閉館的情形下推出「安靜的故宮,春日的美好」直播活動。(中新社)

「雲遊故宮」的直播活動共分三場:首場是4月5日上午10時至12時,遊覽路線為午門、太和殿,出右翼門至慈寧宮;第二場直播為4月5日下午16時至18時,遊覽路線為西華門、武英殿、午門展廳、文華殿、寧壽宮。第三場直播為4月6日上午8時至10時,遊覽路線為午門、三大殿、東六宮。本次故宮轉播有多家在線平台可以收看,光是4月5日上午首場直播,僅人民日報平台的觀看人數就超500萬人次。

三場直播的過程中,故宮宣教部的講解員們為觀眾一一講說紫禁城內許多歷史典故,比如4月5日上午的直播,提到信佛的孝莊皇太后(1613-1688年)將慈寧宮正殿改造為佛堂,而自己則居住在偏殿;下午場的直播在路過武英殿時,就提到康熙帝(1654-1722年)在此智擒鰲拜(1610-1669年)的典故,還特別向觀眾介紹紫禁城裏的民國建築-寶藴樓。寶藴樓現為北京故宮院史館,其所在地過去原為咸安宮,可惜於1912年因火災而焚燬,如今只剩咸安門。

故宮宣教部的講員們為觀眾一一講說紫禁城內許多歷史典故。(中新社)

講解員們不僅細說各棟建築物的歷史外,也向觀眾簡述故宮裏頭種植的各種花卉,像是榆葉梅、丁香等,讓民眾透過直播感受故宮裏的春光明媚。而在路過些特別的建築物時,更會詳實地說明建築物的細節、造型設計,比如曾存放《四庫全書》的文淵閣時,就特別重點介紹其建築設計上的巧思,因為木造建築物和書本同樣都懼火,因此整棟文淵閣從上到下、由內到外的設計都圍繞着以防火為核心的概念,充滿着水的元素,像是與其他建築特別不同的黑色琉璃瓦,是因為黑色在五行屬水(水克火),故屋脊上有着翻騰的海水和龍的裝飾,欄板上的魚、扇貝、海螺、蝦、螃蟹、龜等水生動物圖案,都是出於同樣的設計,希望擺放重要藏書的文淵閣不會發生大火。

中國傳統建築以「間」來做為衡量房屋面寬的單位,通常以面寬柱子之間或是牆面之間的距離稱做「一間」。有上下兩層的文淵閣,其底層為「六間」、頂層為「一間」的設計也是大有來頭,出自《周易》「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吉象,以此希望藏書樓能夠免於大火。文淵閣內部的彩畫,也十分特別,過去建築物上頭的彩畫,本是為避免木構建築遭到腐蝕所繪,但到了明清時期,已經衍生出具有裝飾、辨別房屋等多種功能。

圖為故宮文淵閣,紅框處為文淵閣橫樑彩畫-《河圖洛書》。(微博@趙力跟您聊藝術)

文淵閣的天花板彩畫,上頭繪有荷花、水草,房梁上的彩畫則是畫着捲雲紋、梁柱上繪有一排排書冊造型的「圖書博古紋」。正面橫樑上的彩畫,格外仔細,不僅繪有波濤洶湧的海水、還有象徵仙島的亭子、駝着書函的白馬,這幅彩畫畫的是上古神話《河圖洛書》。相傳上古時期,有龍馬與神龜從黃河與洛水中出現,把河圖與洛書獻給伏羲和大禹,「伏羲王天下,龍馬出河,遂則其文以畫八卦,謂之河圖」、「洛出書,神龜負文而出,列於背,有數至於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類,常道所以次序」,借用河圖洛書的概念述說伏羲與大禹悟出治國與治水之理,同時也彰顯文淵閣的豐富的藏書功能。

4月5日下午的直播時間,特別延續到傍晚6點,這時早已過了平時故宮下午5點的閉館時間,而4月6日上午的直播時間也早於平時故宮開館,特別在直播時選擇這兩個時間點,也是給民眾的一份「福利」,讓大眾通過觀看直播,欣賞到平日見不到的故宮景色。

立意良好的北京故宮直播,讓許多為防疫待在家中的民眾一飽眼福,但也出現了些小缺失,比如畫面總是趕不及講解員的介紹內容、鏡頭常有劇烈的晃動感;講解員們從一個景點移動到下個景點時,中間出現的空檔等。不過這些都瑕不掩瑜,期待未來北京故宮能多多舉辦類似的網絡直播活動,拉進古蹟與民眾之間的距離。

推薦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