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跨越舊石器時代到南宋的遺址文物

撰文:姜庚宇
出版:更新:

國家文物局今天(5日)公布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結果,涵蓋從舊石器時代到南宋時期的遺址和文物,是由全國14個省份的20項重大考古發掘項目透過終評遴選而出。
央視報道稱,這些最新的考古成果,為中國建立和完善區域文化史、解決「現代人起源」、「中華文明起源」、「中西文化交流」、「一帶一路」等重大學術問題提供了最新的實物資料。

這十大考古新發現包括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湖北隨州棗樹林春秋曾國貴族墓地、廣東「南海1號」南宋沉船水下考古發掘項目等。

▼ 按圖一覽2019十大考古新發現

+5

疥疙洞遺址:為早期現代人演化學說提供證據

十大考古新發現中歷史最為久遠的疥疙洞遺址,作為近年來中國舊石器時代考古的新突破,是中國舊石器時代遺址中罕見保留距今10到1.5萬年間人類化石和豐富文化遺存的洞穴遺址,地層堆積基本連續,層位關係清楚,出土遺物性質明確,進一步豐富了中國境內距今10到5萬年間的關鍵考古資料。

此外,中國早期現代人化石的地點中包含文化遺物者極少,疥疙洞遺址不僅出土有距今3萬年左右的現代人化石,還發現有豐富的、共生關係清晰的小石片工業系統的石器,為中國乃至東亞地區早期現代人演化自本土古人群的學說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學證據。一系列的重要發現,對研究秦嶺地區舊石器時代晚期的人類體質特徵、棲居方式、行為方式、石器工業面貌、文化發展演變過程及其環境背景等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新疆奇台石城子遺址:保存最完好的漢代古遺址

同樣入選的石城子遺址,是迄今為止新疆發現的唯一一處年代準確可靠、形制基本完整、保存狀況完好、文化特徵鮮明的漢代古遺址。出土的大量漢代典型器物層位關係明確,在新疆地區考古學文化斷代上具有標尺意義,對於深化新疆地區漢代考古學文化研究具有重要價值。

石城子遺址位於中原王朝經營西域的戰略孔道上,控扼天山南北往來交通的關隘,建制上嚴格遵循漢代邊郡的軍事建築規制,為深入研究新疆地區及絲綢之路沿線兩漢時期軍政建置體系及邊城規制提供了寶貴資料。

石城子遺址是漢代中原王朝有效治理和管轄西域的歷史見證,其考古成果對於闡釋「新疆自漢代開始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各民族文化和中原文化交流交融、息息相通」等理論,對於推進「一帶一路」核心區歷史文化建設等,均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

南海1號中有大量的貿易瓷器。(澎湃新聞)

「南海1號」再現絲綢之路榮景

十大考古新發現中,年代距今最近的則是廣東「南海1號」南宋沉船水下考古發掘項目,是對1987年發現的南宋時期「南海1號」沉船開展水下搜尋、物理探測、水下考古調查與發掘等工作,前後歷經近30年。「南海1號」沉沒於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必經之地。

「南海1號」大量的貿易瓷器是為適應不同市場需求的外銷品種,而不同文化的審美、器形、工藝等也對中國瓷器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鐵器、銅器、絲綢等手工藝製品以及日常生活用品業已成為輸出的主要貨物;大量金、銀、銅幣的出現,顯示出宋代高度發達的商品經濟已涉及到海外貿易體系當中,再現了南宋海洋活動的繁榮景象。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