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罕見】野外滅絕奇花枯魯杜鵑重現四川 網民:別說具體位置

撰文:彭琤琳
出版:更新: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綜合保護團隊,對四川省涼山州普格縣螺髻山、木里縣的枯魯山區展開調查,於上周五(22日)找到了此前被宣布野外滅絕的「枯魯杜鵑」,只得一株。專家已對其展開「搶救性保護」和相關研究工作。
消息公開後引起內地網民熱議,不少人擔心枯魯杜鵑的位置曝光後會「被人盯上」,紛紛呼籲「保護起來就好」、「絕對不能把地方說出口」。

科學家在木里縣山區發現一株枯魯杜鵑花。(馬永鵬/中科院昆明植物所)

據找到枯魯杜鵑的考察隊負責人馬永鵬博士介紹,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項目和國家科技基礎資源調查專項項目的支持下,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綜合保護團隊由他和劉德團、姚剛等人組成考察隊,對四川省涼山州普格縣螺髻山、木里縣的枯魯山區展開了調查,以期找到此前已被評估野外滅絕的枯魯杜鵑。

馬永鵬指出,枯魯山區在地圖上已不存在,考察隊經過查閱相關文獻資料發現,此前美國學者記錄的「kulu」意指木里縣的「康塢」,而木里縣唯一保留「康塢」關鍵詞的只有明神宗年間建造的康塢大寺,考察隊因此在康塢大寺周圍的山區開展調查。

枯魯杜鵑曾被評估為野外滅絕。(馬永鵬/中科院昆明植物所)

考察隊在海拔3500米的山區尋找的前2天,均無收穫。馬永鵬回憶,5月22日,隊員們在行走了三四個小時準備下山離開時,看到不遠處的懸崖岩壁上有一株杜鵑花,「本來很崩潰了,但我一眼就看出來是枯魯杜鵑,非常激動。」

馬永鵬介紹,發現這株枯魯杜鵑後,考察隊已展開「搶救性保護」和相關研究工作。同時,考察隊接到了周邊地區許多同行的反饋線索,下一步將繼續走訪調研,以找到更多株枯魯杜鵑。

資料顯示,1929年9月,美國植物學家洛克在四川西南部的枯魯山區采到一份杜鵑標本,後中文名被確定為枯魯杜鵑。在2013年中國環境保護部和中國科學院聯合發布的《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中,枯魯杜鵑均被評估為野外滅絕(EW)。自1929年至今,近百年的時間,中國數字植物標本館僅有2008年采自四川省涼山州普格縣螺髻山的「疑似枯魯杜鵑」的標本記錄。

網民熱議:

「獨苗啊!請保護好它,別又被採摘了。總有些不懷好意的人」
「只有一株太珍貴了,好好保護起來。」
「噓,曝光了會不會被人盯上。」
「絕對不能把地方說出口。」
「不要公布地點啊。」

(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