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手機平板電腦的童年 德國孩子的木偶情懷丨德國紅蕃媽媽

撰文:德國紅蕃媽媽
出版:更新:

有人會說,德國小朋友都很苦悶吧。除了去花園玩,踩單車或到森林探險之外,一點視聽娛樂都沒有。電視又不讓看,電影一年只看不下一兩次,對全球所有小朋友都耳熟能詳的復仇者英雄系列也只是知道一點皮毛而已。那還不是非常苦悶嗎?
我說過,德國家庭的幼童少看電視,也很少接觸電影。可是我從來沒覺得他們欠缺視聽娛樂。
德國小朋友的視聽娛樂,就是我一說,大家可能把它定類為恐龍級別的木偶劇場。

木偶劇場(Kasperltheater),在德國非常流行,一般社區嘉年華,大節日甚至慕尼黑啤酒節,都會有一角落在演出。而且,非常受歡迎,每次公演,不但預先安排的座位已滿,台前甚至路旁兩邊都有許多小朋友席地而坐,非常墟冚。

慕尼黑市中心就有一座歷史悠久的木偶劇院。劇院由十八世紀中期斷斷續續巡迴演出,直至十九世紀初搬至慕尼黑市中心這個位置。經過二次大戰,見証許多歷史變遷,即使週遭建築物重建又改造,劇院仍然屹立不倒,為好幾代德國人帶來無限歡樂回憶。

在嘉年華會演出的木偶劇,即使每小時一場仍吸引好多小朋友欣賞。

早陣子趁劇院開放日帶了弟弟去參觀。看的不單是木偶示範和劇場介紹,還感受到老一代的情懷。木偶,顧客當然是孩子們。所以,職員們的一門心思都放在孩子上,非常細心留意場內任何一位孩子的需要。在玩抽獎遊戲時,職員很清楚認得那位孩子先來,令孩子不會為被人打尖感覺難受。劇院很少,人很擠,在劇場導賞時挺混亂,大家沒位子排隊,都擠在一個小門前,老太太職員被擠得額角冒汗,我跟幾位媽媽問清楚,知道下一輪導賞時間還未確實。

那我們就去坐位坐下等待,反正迫在小門前孩子也辛苦。過了不久,老太太職員走來找我,叫我跟她來,然後她又唸著還有一個藍衣的男孩。原來,雖然我們沒法排隊,但她認得誰先來,在場內打轉找我們去看劇場導賞。這份體恤別人心意,令我感受很深。回想幾年前一家四口去香港南區某主題公園玩,被打尖已經是意料之內,可是一群旅客蠻得差點把我們小弟連人帶BB車推倒,非常狼狽,身旁的職員應該忙得吃不消,也似是見慣大場面,木無表情繼續讓旅客擠壓,城市人的淡漠也實教人無奈。

不單在香港,今時今日,又有幾多主題公園,真的以童為本,將一門心思都放在孩子身上?

老套一句,時代巨輪一直在轉動,滑手機滑得把人情味都溜走,不要說遊樂場,都市人生活繁忙,小事大事不關自己事都讓它擦身而過。若然本身沒有孩子或未婚的,更加不能期望別人有同理心。木偶劇場裡,不單是老太太職員窩心,也留意到有許多好幾位青年在學藝,實在很難得。劇場總監說,慕尼黑木偶劇院是全世界第一個木偶劇院,在電腦化的今天,初稿仍然用人手繪畫,先製樣板模型才正式做真正木偶。一套木偶劇,就要用上一年時間去籌備。

木偶劇為德國人而言,就是文化傳承的一部份。大人們小時候都是看木偶劇長大,記得鱷魚出現時曾經跟兒時玩伴一起尖叫,看到笨警察一直找不到賊人時大喊人在哪。因為這些零碎的童年片段很美麗,所以要分享這點幸福給自己孩子。每當家長們看著自己孩子在鱷魚出現大叫時,身旁的爸媽們都會心微笑,腦海裡泛起了兒時跟爺爺或嫲嫲去看木偶劇的回憶。看著孩子興奮大笑,自己也很滿足。木偶沒有生命,為它工作的人卻把豐富細膩的人情味注滿了劇院的每一角,活在當下,實在很難得。

紅蕃媽媽德國生活紀事

簡介:

紅蕃媽媽,千里尋夫成功,移居德國十多年,屋邨姑娘跟上德國鄉村長大丈夫,育有兩名極度恐怖頑劣小兄弟。天天就是跟這對非正常小人類鬥智鬥力,每晚八時前耗盡他們身上每一格電,令他們倦極入睡,乃紅蕃媽媽每天生存目標。

 

【編按:文章題目為編輯所擬。​】

(以上文章內容均屬用戶提供,香港01不為任何用戶內容而衍生或遭受之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