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如何提升孩子語文能力? 關鍵在於有效的親子對話!

撰文:開卷有益
出版:更新:

編按:成年人的一生分為不同階段,每個人都會在不同的階段為自己定立合適的目標。然而,根據皮亞傑 (Piaget)的認知發展理論,原來兒童的發展亦按年齡劃分為四個不同的階段,家長可按孩子的階段而定立目標。而以下這本書就再進一步對孩子的發展進行闡述,原來在孩子3歲以前的親子對話,將會影響孩子將來的發展。

【01撐場為開放式自媒體平台,點擊此處進入01撐場及發表作品吧!】

「對孩子而言,家長說的話應該是最具價值的。」芝加哥大學的丹娜‧蘇斯金(Dana L. Suskind)教授如此表示。她是小兒人工耳蝸植入外科醫師,曾經認為幫聽障孩子植入人工耳蝸、改變他們的人生,是一件意義重大的事。

然而,過了一陣子後她卻深刻感覺到,倘若對象是幼童,光是植入人工耳蝸並不足以改變他們的人生。大腦在3歲以前就幾乎發展完成,如果這段時間孩子不曾聽到話語,不只學習語言的速度很慢,而且多半這輩子都很難跟他人溝通。

大腦在3歲以前就幾乎發展完成,如果這段時間孩子不曾聽到話語,不只學習語言的速度很慢,而且多半這輩子都很難跟他人溝通。(Picsea/Unsplash)

此時,「3000萬字的差距」這項研究引起了蘇斯金教授的注意。這是社會學家貝蒂‧哈特(Betty Hart)與塔德‧萊斯利(Todd R. Risley)於1990年代進行的研究,最後得出「幼兒時期聽到的字彙量會影響未來的學力」這個震撼的結論。

哈特與萊斯利以42個社會經濟水準各異的家庭親子為對象,從孩子9個月大開始,追蹤調查至3歲為止。結果發現,3歲以前孩子聽到的字彙量有着顯著的差距。社會經濟水準高的家庭,孩子3歲以前聽到的字彙平均有4500萬字,反觀接受社會救助的貧困家庭,孩子聽到的字彙平均只有1300萬字。貧困家庭與社經水準高的家庭大約相差3000萬字。

社會經濟水準高的家庭,孩子3歲以前聽到的字彙平均有4500萬字,反觀接受社會救助的貧困家庭,孩子聽到的字彙平均只有1300萬字。(Andrews/Unsplash)

另外,調查3歲孩子的字彙量後發現,社會經濟水準高的家庭,孩子會講的字彙平均有1116字,貧困家庭的孩子平均只會講525字。3歲時以及之後的IQ測驗分數,兩者也都有很大的差距。後來進行的調查更顯示,3歲以前聽到的字彙量,與9歲時的語言程度、學校的考試成績皆有關係。

看完哈特與萊斯利的研究結果後,蘇斯金教授開始研究如何運用語言促進孩子大腦發展。蘇斯金教授之所以展開這項研究,是出於「不能讓父母的經濟差距影響孩子的學力」這股危機感。然而實際上,這項研究的重點並非父母的收入高低。因為即使是收入高的家庭,父母也不見得會進行有效的言語互動。

3歲以前聽到的字彙量,與9歲時的語言程度、學校的考試成績皆有關係。(Getty image)

反倒是那些隱約知道「語言的發展會促進孩子的大腦發展」的父母,他們從孩子還聽不懂話語的幼小時期就頼繁地對孩子講話、一邊玩耍一邊呼喚孩子,幾乎天天唸書給孩子聽。當孩子做了什麼不好的事時,也不會大聲斥責,而是盡量心平氣和地告訴孩子不可以這麼做。

重要的不是收入的差距,而是父母的心態與努力的差距。對於有貧困或疾病等許多問題的家庭而言,父母或許沒辦法特地花費勞力與時間去跟還不會說話的孩子講話。但是,跟孩子講話不用花錢。總之,這項研究證明了,「父母對孩子說話之行為」是很重要的。

(《讓孩子不只贏在起跑點的非認知能力素養教育法》,萬里機構出版)

以上內容節錄自《讓孩子不只贏在起跑點的非認知能力素養教育法》。

書名:《讓孩子不只贏在起跑點的非認知能力素養教育法》

作者:博克重子

出版社:萬里機構

【01撐場為開放式自媒體平台,點擊此處進入01撐場及發表作品吧!】

(以上文章內容為用戶提供,並不代表香港01官方立場及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