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列根備忘錄前提若有似無 美國才是台海不穩的「影武者」

撰文:孟芹府
出版:更新:

台外交部5月26日公布1982年時任美國總統列根(Ronald Reagan)簽署備忘錄,吿知當時的美國國務卿舒爾茲(George Shultz)、國防部長温伯格(Caspar Weinberger),美國簽署817公報的前提條件是「中共必須以和平手段解決兩岸歧異」,中方承諾此前提條件後,美方才答應簽署817公報,逐年對台減少軍售。

事實上,美方在817公報上留了一手,以備未來的美國總統「彈性」使用,即「對台的軍售數量跟質量完全根據中共所構成的威脅之上」,反面解釋美方對台軍售是否遞減,建立在「中共的威脅」,如美國政府判斷中國大陸對台威脅不僅未減,甚至增加,美國則無必要依據817公報履行對中國承諾。817公報的這句前提,給了美國政府相當大的解釋空間,可供美國利用兩岸關係,調和中美關係,用以「玩弄」的依據。

前美國總統列根(中)。他任美國總統時,以817公報換取中方對和平解決兩岸問題的承諾,但同時也留了一手,美國對台軍售的質量決定於中方的威脅。 (AFP)

然而,現實的情況如若是台灣「主動」成為台海的不安定因子,美國政府又應如何依據列根備忘錄所言以及817公報處理兩岸問題?列根備忘錄的內容是依據中國對台的所為,決定對台軍售的質與量,假如台灣內部發生試圖片面改變「現狀」的事情,譬如公投獨立、蔡英文單方面宣布「台獨」,又或是進行實質的「法理台獨」,種種可能引發台海危機,或進一步引發台海戰爭的作為,基於美國對台軍售是強化「自我防衛」能力,並以中共威脅作為前提,倘由台灣自己發起挑釁、引發戰爭,美國對台軍售還會有正當性嗎?

根據日前美國發布「美國對華戰略方針」報吿,結合解密列根備忘錄,恰好逢迎美國特朗普(Donald Trump)近期大力「反中」,迫使台灣成為美國的抗中第一線,而美國本身則又於各個國際場域大玩兩面手法,事情做的夠狠卻不做絕。

蔡英文自2020年初,表面上看起來順風順水,台海實則在美國的操弄下暗潮洶湧。 (台灣總統府供圖)

美國政府的政治作為向來考慮「人、事、時、地、物」。人的方面,儘管蔡英文仍寄望兩岸保有彈性空間,但在國際情勢的壓力下,親美可能是蔡英文眼下唯一的選擇;事的方面,台灣在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HA)的動員上,欠了美國一份人情,這「人情」肯定是拿台灣未來某些政治議題站隊美國換來的;時的方面,特朗普適逢選舉,操作美國國內反中情緒,「中國因素」、「中國威脅」必然是其競選連任的籌碼,當台灣成為美國馬前卒、站上反中第一線,特朗普再可順勢操作台灣如何受中共欺凌的「可憐形象」,加深中方「可惡模樣」的負面形象;地的方面,不限於地理因素,而是在美、中、台三方之間,美方如何運用台灣,牽制中國且可趁機號召歐洲國家站上抗中「第二線」;至於物的方面,至少今(2020)年年底美國選舉結束前,特朗普在蔡英文5月20日就職談話當天對台軍售,送給中國一份「打臉」817公報的「大禮」,目的還是選舉考慮,旨在取得美國總統選舉的勝利。

美國國務院5月20日表示,批准以1.8億美元向台灣出售18枚MK-48重量級魚雷。(美國defpost網站)

綜觀從2020年初至今,美國政府的一系列作為不無可能是有目的的借台海議題興風作浪,而美國售台軍武亦早已不是《台灣關係法》所載的「防衛性武器」,近期特朗普政府批准售台MK48魚雷,這本身就已是「攻擊性武器」,F-16戰機也早已具備越台海作戰的能力,美國一方面將「中共的威脅」當作判斷標準,另一方面卻說不清何為攻擊性、防衛性,自顧強化台灣的「攻擊能力」,美國政府今朝的舉措對於台海和平算不算挑釁?美國枱面上下的言行恐怕才是迫使台灣成為和平不穩因子的原因,列根備忘錄的前提在美國政府動機可議的舉措下已是若有似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