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馬規蔡隨」 誰是台灣政客真正的老闆?

撰文:陳炯廷
出版:更新:

攸關台灣房地產交易信息治理的「實價登錄2.0」在7月1日上路,但此「新政策」對大多數想更清楚掌握房市信息的台灣民眾而言,恐怕將是無感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它本來應有的關鍵改革內涵,在房地產商的遊說與壓力下,被全面執政的民進黨政府在2019年修法時給自動下架,讓旨在促進房地產交易信息透明的政策,徒有「2.0」的虛名,實際上各種扭曲信息透明的問題和漏洞,仍是沒能獲得修補,宛如「國王的新衣」。

「讓房市信息正確且透明」是蔡英文2016年競選台灣總統時的承諾,但她並未兑現此政見。(Facebook@蔡英文)

所謂「實價登錄」是房地產實際交易信息的申報登錄和公開化機制,用意是讓消費者能了解歷來交易的信息,掌握房市行情,避免賣家借信息不對稱而哄抬價格,對整體房地產市場的有效運作也極為重要。過去台灣長期制度缺位,因此房屋交易存在嚴重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台灣直到2011年「實價登錄」相關立法的通過,才使原本只能靠口耳相傳、街坊打聽的房屋交易信息有了規範和公開渠道。

台灣政府開設的房地產交易信息網站自2012年8月開始營運迄今,這八年來該網站已累積破1.8億人次瀏覽,是流量最高的政府網站,足見人們對房市交易信息的需求。畢竟對一般人而言,房地產是其一生最貴的消費,誰都希望能獲得充分的信息,做出人生重大抉擇,不願成為冤大頭。

民進黨政府如果連房市信息透明化,都難抵擋改革阻力,又有何底氣和青年世代高談「居住正義」?圖為2020年台灣總統選舉前夕,民眾在台北市東區商圈集會要求總統候選人回應攸關「居住正義」的改革訴求。(Facebook@居住正義改革聯盟)

然而,此「1.0」版本的實價登錄機制,由於在規劃、立法過程中,受制於利益團體的壓力,開了許多後門,在這些那些漏洞下,整體房市的交易信息仍是無法被攤在陽光下。其中的一大缺失就是,民進黨籍高雄市長補選候選人陳其邁在2011年就提出過的批評,即「僅以小區段範圍公吿的交易信息,非而逐筆公吿」,民眾可參考的信息有限。時任民進黨發言人的他直言,馬英九政府的「實價登錄公開透明制度」根本是假的。

此實價登錄機制的另一重大缺失則是,它為房地產商開了個大後門,寬待主導房市行情甚深,哄抬空間多的期房(台稱「預售屋」)交易信息管制。時任執政黨的國民黨立委吳育昇在2015年回顧起2011年底實價登錄的修法歷程時,就向媒體坦言,房地產商的遊說壓力是當時實價登錄立法,未有效規範期房成交信息的關鍵原因。

正因為馬政府時期通過的「1.0」實價登錄機制,並不足以讓人掌握、貼近真實的房價,「房屋市場信息透明」也成為了蔡英文2016年競選時在居住問題的政見。在蔡英文執政第三年時,其內政團隊雖然針對過去實價登錄機制的關鍵缺失,提出了「實價登錄2.0」的改革方案,包括要接軌國際慣例,以門牌、地號完整揭露交易信息、期房交易價格即時登錄、優化政府對不實交易價格的查核權與罰則等。

馬英九任總統期間「實價登錄」相關立法的通過,但效力成疑,被民進黨質疑「根本是假的」。(資料圖片)

不過,這看似「針對問題回答」的改革方案,在2018年5月送進民進黨掌握絕對優勢席次的台灣立法院後,卻遲遲未排入審查,就此被「冷凍」了起來。直到2019年7月,最後被排入審查,並獲三讀通過的反而是民進黨籍立委張宏陸等18名立委所提出,不觸及房價揭露,遭譏為靠攏房地產商的「實價登錄0.5」修法版本,而真正符改革初衷,由台灣內政部研擬,貨真價實的「實價登錄2.0」版本,卻連併案審查的機會都沒有。

面對如此偏袒房地產商利益的修法結果,民進黨政治人物的說法是,以門牌揭露房價涉及個人隱私權疑慮、社會缺乏改革共識,需要聽取多方意見等,與2011年執政的國民黨政治人物,對於未能推動相關改革的辯解如出一徹。

另外,在身為學者期間,曾積極參與「居住正義」相關社會運動倡議,執筆蔡英文競選政見白皮書時,力主要改革房市信息不透明的台灣內政部次長花敬群,更矢口否認民進黨政府的改革有所謂「髮夾彎」(台灣慣用語,即轉軚),也不是「房地產商觀點」,而是希望用「善待社會」的方式,「讓有共識且無副作用」的內容先處理。

蔡英文若願意省思並同意,民主社會的健全與否,取決於社會的公平正義,就得拿捏好與資本集團的關係,別讓資本霸權僭越了民主。(多維新聞)

這些民進黨政府口中未能兑現「實價登錄2.0」的理由是否有理,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借地址得知一間房子的歷史交易紀錄,是國際常見的慣例,也是台灣認知為「進步」且高度重視個人隱私的美、英兩國行之有年的做法,鄰近的香港亦是如此。

至於期房交易信息若不能被即時揭露,避免買賣信息不對稱,任誰都心知肚明,誰得利、誰受害。此外,針對房地產商自售屋不必納入實價登錄一事,尚未成為「花次長」的「花教授」就曾深表不解,表示此不合理的漏洞,從各種角度思索,唯一合理的理由就是「特權與勾結」。

就在民進黨政府用似是而非的理由在為自身無法兑現「實價登錄2.0」辯解時,台灣民間已有房仲業者看準民眾對房市透明需求的商機,訴求「政府不做,由他們來做!」進而推出「實價登錄3.0」,以門牌揭露房價、先誠實後成交,作為其市場利基。由此再次證明,有些事情不是不可為,只是政府不作為。

台灣房地產信息的治理機制,長年就飽受輿論批評,儘管歷經政黨輪替、藍天變綠地,但「實價登錄」問題,卻沒有因為改名為「2.0」而有關鍵性的差別,房市信息的透明程度,依舊高度受到特定利益團體的制約。

蔡英文日前在連任就職大典上的談話曾表示,過去四年,民進黨政府已把「居住正義」等民生問題的漏洞,給一個一個補了起來。不曉得蔡英文口中修補好的漏洞,是否包括此高度妥協於房地產商利益的「實價登錄2.0」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