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去中國化」影響 陸劇《延禧攻略》為何能走紅台灣? 

撰文:潘翠怡
出版:更新:

近日,由佘詩曼、吳謹言主演、大陸清宮劇《延禧攻略》不僅是大陸及香港取得好成績,熱潮更席捲台灣。截止17日,愛奇藝官方統計該劇在台灣收看的用戶已達到300萬人,同時在Facebook上,劇集亦成為話題焦點。
《多維新聞》認為,雖然台灣年輕一代被認為是受去中國化教育影響最深的一代,但是《延禧攻略》走紅,證明去中國化無法波及日常生活及娛樂消費層面。

大陸宮廷劇《延禧攻略》在台灣走紅,用戶量達到300萬人。(視覺中國)

《多維新聞》報道指,台灣年輕一代被認為是受去中國化教育影響最深的一代,內地劇《延禧攻略》能夠在台灣年輕一代中掀起熱潮,首先是《延禧攻略》的時代背景是清朝,台灣年輕人接受去中國化教育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接受反共教育,而清朝距現代歷史較為悠久,亦不受反共教育的影響。例如在大陸非常火紅的正劇《人民的名義》及《偽裝者》,就無法獲得台灣觀眾的青睞。

報道又認為對於年輕人來說,美劇、日劇、韓劇或大陸劇,觀賞影片主要是強調觀賞性及娛樂性,而背後的文化認同或國族認同可以忽略不論。

《延禧攻略》內,香港演員佘詩曼扮演「嫻妃」一角。(視覺中國)

台已培養看陸劇觀眾  延禧攻略走紅不意外

報道指,大陸劇能夠在台灣走紅並非只有《延禧攻略》,《甄嬛傳》、《琅琊榜》或《羋月傳》都曾在台灣引發關注。該些電視劇因其人設突出、劇情緊湊,達到扣人心弦的效果,因此深受觀眾喜愛。

報道認為,清宮劇從《步步驚心》到《甄嬛傳》的「洗禮」後,已經在台灣培養了一批熱愛大陸劇的觀眾,有一定的觀眾基礎。另一方面,「宮鬥劇」已經成為台灣家喻戶曉的影視類型,迎合上班族在職場中需要學習的某些技巧。

不過,報道又指,有人認為,因為台灣目前的政治局勢,導致民眾對政府的失望需要尋找情緒發洩的出口,而「宮鬥」情節正好也滿足此需求。

《延禧攻略》劇中,每個人物的服飾,頭飾,穿戴都非常講究。(視覺中國)

陸劇製作精良 台灣劇難抗衡

報道又指出,大陸電視劇和台灣電視劇相比,最大的差異就是資本的投入差距。《延禧攻略》在台灣廣受好評的其中一個原因在於劇組對服裝、道具、後期製作、唯美畫面的高度重視,是台灣本土製作的電視劇可望而不可及的。台灣電視劇製作類型仍停留于小成本製作的鄉土劇、時裝劇,但缺乏歷史劇,《延禧攻略》的出現彌補與滿足了台灣觀眾對歷史劇的需求,其中有一部分源自于觀眾對中國古代歷史的獵奇心理。

報道認為,對台灣年輕觀眾而言,去中國化教育的影響只停留於政治宣傳和相對應的國族認同,而無法波及日常生活及娛樂消費層面。「延禧現象」的出現的確為兩岸交流帶來許多共同的語言,或許是創造兩岸和平發展的另一個切入點。

(多維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