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中梵達成關鍵協定 台灣下一波斷交潮或為時不遠

撰文:許祺安
出版:更新:

9月22日,中國外交部網站發布公告稱,外交部副部長王超同梵蒂岡代表團團長、教廷與各國關係部副部長簽署關於主教任命的臨時性協議。一方面,這意味中共建政以來持續了將近70年的主教任命權爭議將獲得最終解決,另一方面而言,也意味著中梵建交最關鍵分歧已經彌平,對於台灣而言,實在不是好消息。

實際上,早在今年年初,外界即已盛傳梵蒂岡與中國的談判取得重要進展,教廷在中國「自選自聖」主教的問題上做出實質妥協。此前路透社曾發文稱中國與梵蒂岡就主教任命的框架協議已經準備就緒,未來幾個月內會正式簽署,中梵邦交正常化有望實現。

教廷大使黎培理後被中共驅逐出境。(資料圖片)

從1949年中共建政後,中梵關係關係就波折不斷。梵蒂岡希望將中國大陸的天主教會納入教廷管轄;而中國大陸政府則始終將宗教事務視為國家主權的一部分,不僅有宗教局等機構對其進行管理,大陸天主教也秉持「三自」原則,不接受梵蒂岡管理。

另一方面,台灣問題也是中梵關係間一大難題。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教廷大使黎培理被指「反共」,於1951年被驅逐出境,次年他轉赴台灣繼續擔任梵蒂岡聖座駐中華民國大使。

自此主教任命和台灣問題便成為中梵關係難以逾越的鴻溝。而2000年,梵蒂岡將120位在中國清朝至民國年間,因堅持信仰而受難的信徒被冊封聖人,其中聖馬賴曾因「西林教案」被視為第二次英法聯軍之役的導火索,此事也由此被中國視為梵蒂岡為帝國主義張目的「反華」之舉,使得中國和梵蒂岡關係降到冰點。

教宗方濟各曾於4月18日與來自中國的部分天主教徒見面(AP)

不過,以長期眼光來看,中梵關係正常化依然是大勢所趨:畢竟中國天主教徒數量龐大,教廷難以忽視,而中國政府應當也希望能和教廷建立正常關係。尤其2000年以後,不斷有教宗試圖同北京重啟對話,而現任教皇方濟各更是屢屢向中國大陸釋放善意。

此次雙方終於簽署協議,以後建立外交關係也似屬可期。目前,梵蒂岡是台灣在歐洲唯一的邦交國,若失去教廷,也是台灣殘留邦交國中國籍影響最大者,若是再失去和教廷的外交關係,則台灣邦國際空間可謂聊勝於無。

8月,薩爾瓦多與台灣斷交後,隨即與中國大陸建交。(Reuters)

雖然教廷方面表示,仍然會保持對台灣的外交承認,台灣方面也立即闢謠稱「不影響邦交」,但台灣政府的焦慮卻未必會因此而緩解。畢竟中國大陸和梵蒂岡之間最為緊要的衝突已經獲得解決,建交實際上已不存在太大障礙。

從民進黨執政之後,兩岸關係趨冷,大陸方面則放手在外交領域攻城略地,大批台灣邦交國轉投大陸懷抱。蔡英文政府雖然大打價值觀牌,博取國際同情,但對外交連連失地的事實,卻毫無辦法。

眼下雖然眼看梵蒂岡和台灣關係岌岌可危,但民進黨方面一方面要著急轉型正義清算國民黨,同時還要投入地方選舉,之後又要準備2020年總統選舉。對於兩岸關係和台灣的外交,似乎都還看不見成熟有效的方案。然而,大陸卻不會因為其缺少準備而停手,若真的教廷最終外交轉向,那麼下一波斷交潮怕是為時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