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再獲諾貝爾獎 以行動反駁中共官媒昔日「口出狂言」論?

撰文:崔德興
出版:更新:

2018年度的諾貝爾得獎名單陸續揭曉,當中生理學或醫學獎由日本京都大學榮譽教授本庶佑(Tasuku Honjo)和美國免疫學家艾利森(James P.Allison)共同奪得,表彰他們在「免疫療法」治療癌症上獲得突破性發展。
日本曾於2001年提出「50年內拿30個諾貝爾獎」的計劃,本庶佑則是本世紀以來,第18位諾貝爾獎得主。也就是說,日本的「計劃」在不到20年內已實現一大半。
而日本人再獲諾貝爾獎的消息,也令人民日報社旗下《人民網》多年前一篇形容日本「口出狂言」的文章再受關注。

中共官媒《人民網》多年前一篇形容日本「口出狂言」的文章再受關注。(人民網)

日本政府在2001年3月出台的第二個科學技術基本計劃中提出,要在50年內拿30個諾貝爾獎。次年1月,中共官媒《人民網》刊登評論文章,形容日本政府「口出狂言」,又引用專家認為這只是表明一種姿態--日本不僅是技術大國,而且還要成為科學大國,但這一目標或許適得其反。

文章稱,在這一目標下,科研體制可能失衡,更多人力、物力、財力可能會投向易被諾貝爾獎評委會認可的、容易出成果、快出成果的領域,忽略其他領域的基礎研究,並誤導部分科學家把得獎當成科研的目的,最終反而阻礙科學的發展。

不過,日本本世紀第18位諾貝爾獎得主出現後,似乎已用行動反駁「口出狂言」的論調,中國網民對《人民網》的評論,也是滿滿的嘲諷:

優越制度,造就優秀的民族。
日本是明治維新不是維新變法呀。
諾貝爾房地產獎,中國世界第一!
為什麼不願佩服日本人民?

本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由京都大學榮譽教授本庶佑(右)及美國免疫學家艾利森(左)共同奪得。(網絡圖片)

中國僅有4人曾獲諾貝爾獎

據統計,日本至今共有27人獲得過諾貝爾獎,而中國則僅有4人,其中北京方面承認的更只有2人。1989年,西藏流亡精神領袖十四世達賴喇嘛獲諾貝爾和平獎,但遭中國政府抗議;2010年,《零八憲章》主要起草人之一的劉曉波獲諾貝爾和平獎,北京亦表達反感。

中國作家莫言於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中國科學家屠呦呦於2015年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均受到中國政府的歡迎。但諷刺的是,屠呦呦獲獎前曾幾次被提名參選院士,都沒有被選上,一直是「三無教授」(無博士學位、無海外留學經歷、無兩院院士頭銜),她得獎之後,曾引發社會對中國學術評價體制的討論。

中國學者屠呦呦以84歲之齡,於2015年獲頒諾貝爾醫學獎。她發明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治療瘧疾獲獎,讓貧困地區受惠。她獲獎後內地媒體紛紛報道其「三無經歷」,包括沒有博士學位、沒有院士頭銜、沒有留洋經歷,質疑內地學術家評審制度。(《屠呦呦傳》圖片)

新華社:日本居安思危 對基礎研究長期穩定的支持

不過,中國官媒的取態似乎已經改變。本庶佑獲獎後,中國官方通訊社《新華社》刊登評論文章,稱日本人連年斬獲諾獎,離不開日本對基礎研究長期穩定的支持。同時指出,那些「追熱點」、「快出成果」的急功近利式研究也許會有很多論文發表,但可能永遠獲不了諾獎,因為是建立在別人研究基礎上。

文章又稱日本「居安思危」,雖然近年來諾獎大豐收,但各界卻時刻保持危機意識。日本政府每年都會發布《科學技術白皮書》,總結日本的科研實力和存在的問題,並與全球主要國家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