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穩就業」新政防範「黃背心」運動 單講貿易戰見樹不見林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12月5日,中國政府推出「穩就業」新政,列明對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企業,返還上年度繳納失業保險費的50%。新政固然是為了化解經濟下行壓力,但只需對照貿易戰前政策走向,就會發現新政遵循行之已久的經濟轉型方向,代表在過去四五年經濟轉型期,「就業」還是一個重要的指標,政府不會為求產業升級就「殺雞取卵」。
放眼當下國際事件,法國爆發「黃背心」運動,根源之一正是就業問題。按中國現行體制,儘管這類運動是難以瞬間發展生成,但政府亦必然要應對箇中社會矛盾衝突。有鑑於國內企業承擔鉅額社保支出,在下行壓力中難免波及就業職位,中國政府於是集中制度力量以尋找「拆牆鬆綁」的空間,特別是支援中小企業。這種方式正正代表政府引導市場調整適應新形勢,而非任由市場「話事」。

法國黃背心運動:示威民眾身穿黃背心,作為這次運動的標記。(路透社)

首先社保費用包括很多種,有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等等,中小企所受壓力尤重,返還部份保費可減輕其負擔。更為要者,「穩就業」新政還有其他措施予以幫助,例如由政府作擔保者以「提高小微企業貸款可獲得性」,又如「加大創業擔保貸款貼息及獎補政策支持力度」。

政治局:暴露長期積累的風險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底承認「外部環境正發生深刻變化」,同時中國第3季度GDP增長為6.5%,創9年半低位,PMI也創2016年7月以來最低位。下行壓力由生產面蔓延到就業面,李克強有份出席的11月底南京經濟座談會便特別提到失業率問題,指今年4月至9月,招聘廣告數目大減,坊間亦傳出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京東、華為等巨頭相繼捲入裁員旋渦。

這套「穩就業」組合拳表面用意非常明顯,既有助「穩就業」,也支持企業發展,因此有論者認為「穩就業」新政就是一劑救急病的猛藥,但縱觀這四五年來中國經濟走向,這只是實情的一半。政治局會議就認為,外在環境暴露「一些長期積累的風險隱患有所暴露」,目前的經濟下行壓力只不過是長久痼疾的病徵之一。

政府「降成本」方針行之已久

在貿易戰之前,中國經濟早已經步入轉型期,GDP增長由2012年7.86%,反覆下降至去年6.9%。政府即就此表明,發展模式要由信貸和中低端加工出口驅動,轉型為高端科創和內需帶動,為此更在2015年制定整體方針: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杆、降成本和補短板5大任務,而最近推出的「穩就業」新政即可歸入「降成本」項下。

中國經濟政策短期為穩定備受下行壓力的就業情勢,長期為產業升級營造有利環境,單講企業稅制由營業稅改行增值稅,由2012年至今年1月貿易戰爆發前夕,累計減稅近2萬億元。由此可見,「穩就業」新政便是長遠政策方向的延續,假如單從眼前貿易戰和經濟壓力解讀,可說是見樹不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