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晚舟被捕.分析】藉孟獲保釋契機 中美應以談判解決產業紛爭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在孟晚舟被捕事件發生後,中方一直保持靈活和克制,並在輿論上將事件與中美貿易戰切割,避免事件複雜化而變得難以解決。但是美國總統特朗普11日(周二)回應事件時卻表示,關注華為對於美國國家安全的影響以及該公司在中美貿易談判的角色。
加拿大法院宣判批出孟晚舟的保釋申請後,一時間中美的衝突氣氛略為暫緩。中方既然在孟被捕事件中展現出靈活和克制,美方亦應展現更理性的態度以作回應,避免將事件與貿易戰混為一談。既然美方關注華為等中國科技企業的產業升級問題,中美雙方就應該趁著孟獲得保釋,立即把握時機就相關問題進行談判,以釋除雙方猜忌。

被加拿大拘捕的華為副董事長孟晚舟在當地時間11日獲准保釋。(網上圖片)

加拿大法院批出孟晚舟的保釋申請,但要求孟需繳交1000萬加元保釋金,當中包括700萬現金;另外孟還需要在2019年2月6日再向法院報到。其實這個判決並不算意料之外,孟申請保釋的理據本來就很充分:一者,現年46歲的孟有健康問題,包括高血壓及睡眠窒息,不宜長期被拘;二者,若孟逃走,此舉會令其父任正非受辱。加上孟並不是重犯,法院更沒有不批出保釋申請的理由。

另一方面,自孟晚舟被捕以來,中方反應穩妥有度,這有助穩定局勢,避免事件失控。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11日不點名提到孟被拘留一事,強調中國絕不會坐視不管「任何肆意侵害中國公民正當權益的霸凌行徑」。另一方面王毅又向美國呼籲,美國應擺脫零和博弈困擾,不必人為製造新的對手。中方一來表明反對加美兩國做法的立場,卻不強行要求加方釋放孟,避免被指責為介入他國司法;二來中方在輿論上也將事件與中美貿易戰切割,避免事件複雜化而變得難以解決。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12月11日向美國呼籲,美國應擺脫零和博弈困擾,不必人為製造新的對手。(中新社)

特朗普回應顯示其願意談判

中方既然在孟晚舟被捕事件中展現出靈活和克制,美方亦應展現解決問題的善意以作回應,並避免將事件與貿易戰混為一談,令事件變得難以解決。遺憾特朗普11日首度開腔回應孟被捕事件時表示,在符合國家安全利益或有助與中國達成貿易協議的情況下,自己會介入司法部針對孟案的調查。特朗普更指孟案有可能成為中美談判的一部分。這番話大有將孟作為國安和經貿談判籌碼的味道,更帶有幾分威脅勒索。不過這番話同時是打開天窗說亮話,顯示出美方確實視華為是眼中釘,關注其全球發展對國安的影響。

然而特朗普這番回應也帶來了一絲希望:這至少反映美方願意以談判來解決問題。中美雙方不妨趁著孟晚舟獲得保釋,衝突氣氛略為暫緩,立即把握時機就中國科技企業發展的問題進行談判,以釋除雙方猜忌。

特朗普11日對孟被捕事件時的回應反映美方願意以談判來解決問題。(資料圖片)

中美鬥則俱傷 應藉機進行談判

中國產業升級是不可避免的大趨勢,但美國擔憂以華為、中興等為首的中國企業,尤其是高科技企業,正在對美國經濟造成威脅。但其實這種擔憂亦或者說判斷背後,有兩個誤區。

第一,華為、中興與西方企業如思科、愛立信的競爭是一種市場競爭。如同在電腦、手機、汽車、航空航天等領域,美國也曾在過去幾十年不斷超過歐洲一樣,蘋果手機擊敗諾基亞手機也只是市場競爭的結果而已。其二,中美兩強彼此之間的經貿關係前所未有的密切,解決紛爭的方案也不可能是「關上大門」。正如王毅提倡中美「合則兩利,鬥則俱傷」,兩國之間的爭議,尤其是經貿上的爭議,其實都可以在談判桌上解決。在過去40年間,中美企業有著極為良好的溝通和互動,這種企業之間傾向合作的高度智慧,值得中美官方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