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拆遷市長」耿彥波卸任 作風雷厲風行 評價毀譽參半

撰文:吳梓楓
出版:更新:

作風雷厲風行,在中國政壇上被外界視為「異類」的山西省會太原「拆遷市長」耿彥波,日前辭去市長一職,決定並已於周二(15日)獲太原市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
而山西省委亦於同日宣布,免去耿彥波的太原市委副書記、常委、委員職務,並不再擔任太原市市長職務。

今年60歲的耿彥波過去一直在山西履職。(視覺中國/資料圖片)

省委讚揚高度負責

據山西省委組織部副部長陳躍鋼表示,省委這次相關的官員任免是從全省工作大局出發。當中,他認為耿彥波政治堅定,勤奮務實,對太原發展高度負責。他擔任太原市委副書記、市長以來,積極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不斷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積極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將城中村改造作為民生工程的重要突破口,不斷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改善環境質量,加快推進民生事業,保持了經濟良好的發展勢頭。

耿彥波則表示完全擁護省委決定,並指自己在太原工作期間,全面落實「兩個走在前列」、「雙提升」目標要求和「五個紮實」工作要求,為太原各項事業發展作出了一定努力,度過了一段美好時光,是一生的寶貴精神財富。

據內地官媒《中新社》報道,耿彥波作為前任市長,從2013年主政太原以來就已在這座城市工作近6年。其間耿彥波以勤奮、吃苦而聞名,當地民眾過去6年時常會在地盤、治污現場等場所遇到他。由於他頻繁出入當地的建設前線,報道形式「灰土遮蓋的皮鞋」、「疲倦的神情」一度成為耿彥波的符號之一。

紀錄片《大同》的英文版海報。(資料圖片)

為官經歷曾被拍成紀錄片

今年60歲的耿彥波過去一直在山西履職,當中除了他擔任太原市市長一職而廣為人知外,他曾經擔任5年大同市長的經歷亦是其官場中最重要的經歷之一,他當時的工作經歷更被拍成了2015年第52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大同》。《大同》講述了2007年耿彥波主政下的大同市,展開大規模的拆遷與重建計劃,影響50萬人、佔大同市30%人口的安置計劃與600億元人民幣的空前債務,這大規模的拆遷讓耿彥波即使離任數年後,他本人的成與敗仍在這座城市中被議論和爭論着。

耿彥波因為在城市建設中的「大拆大建」,被冠以「耿拆拆」、「耿指倒」(指導的諧音,意思是(房屋拆遷)「一指就倒」)的外號,更給大同市留下數百億的巨額貸款;然而,他也因為在工作中的勤政和清廉,被人稱為「耿青天」,而其雷厲風行的辦事作風同樣令很多人稱道,可謂毀譽參半。

仍有大同民眾至今對耿彥波依然念念不忘,甚至有口號曰「翻身不忘共產黨、巨變不忘耿市長」。(資料圖片)

流水的書記 鐵打的市長

耿彥波其後亦把這樣的風格延續至他出任太原市市長一職,他當時一上任後就提出「太原舊城改造」的目標,僅上任半年多,太原的拆遷量約相當於過去十年的總量,他亦因此再受到不少質疑。

內地官媒《新華社》2013年9月曾經對他提出過上述質疑,並形容他是「造城市長」、「走到哪裡拆到哪裡」,當時耿彥波表示:「說我造城是一種妖魔化的概念,也有說我造城是政績工程。從改造榆次老城到現在,我一直伴隨爭議走到今天。但是,我想反過來問,造城有甚麽錯?城市是人類文明發展的結果,我在整個造城過程中,更多是民生改善的過程。」

耿彥波又指:「造城要看造甚麽?我主要是修路,改造棚戶區,修學校和建醫院。能否實現『學有所教、老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是一個城市及格與否的標誌。城市要實現垃圾、污水處理、水、電、氣、熱全覆蓋也是造城的過程」。而事實上,耿彥波擔任太原市長的約6年間,就曾經歷了山西塌方式腐敗的洗禮,單是太原市委書記便已在其任內更換了4個,而耿彥波的位置卻巍然不動,可見其行為作風和發展方式確實受到一定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