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中共四中全會何時召開? 中國或形成新政治慣例

撰文:趙觀祺
出版:更新:

1月16日,廣東省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調整為1月28日召開。而此前,中國內地20個省市區宣布調整2019年地方兩會(政協、人大)時間,一致避開了1月19日至1月23日的時間段。外界曾有猜測稱,如此大面積的調整是為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讓路」。不過,如今猜測落空,四中全會的會期依然無從知曉。

一段時間以來,外界對四中全會會期關注度很高,而具體何時開會,則有過多番猜測。

根據中共近三四十年形成的不成文慣例,中共中央全會會每年召開一到兩次,除換屆年份外,每年唯一一次全會會安排在秋季。但是,2018年較為特殊,為完成修憲和黨政機構改革,已先行在「兩會」前召開兩次中央全會。因此,四中全會的會期,也就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

此前,內地多個省市區宣布修改2019年的地方政府兩會時間。此舉一度被猜測與十九屆四中全會開會時間有關。(視覺中國)

在2018年10月,當時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將訪華日期從原定的10月23日推遲到10月25日,外界認為這一變化或是為四中騰挪時間。不過,10月23習近平南下出席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這一猜測自然也被推翻。

之後有消息稱,習近平出席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後有可能會在改革開放40周年的節點進行「新南巡」,其後中共正好召開會議。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10月28日至11月1日之間召開,讓猜測再度落空。

實際上,此後在2018年10月31日,中共政治局會議決議公佈,其中並無公佈召開四中的信息。而這其實就意味著2018年內不會召開四中全會。

不過,觀察者們仍「不死心」:此後又有消息稱,會議將在2018年11月召開。然而,習近平又於11月間先後出席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APEC年度峰會,直到11月30日,飛往布宜諾斯艾利斯出席G20峰會及習特會,四中全會依然沒有召開。

於是,對四中全會會期的預測再度推後,至2019年1月,但如今看,這一猜測也不可靠。四中全會似乎在短期內召開無望。

為何四中全會牽動觀察者們的神經?多維新聞分析指,最基本的原因是外界希望通過這次會議來消除或緩解人們近期對中國未來發展「不確定性」的焦慮。

中共十九屆二中全會通過修憲提議、三中全會通過黨政機構改革方案隨後在兩會中通過並上升為國家意志。圖為2018年全國人大。(視覺中國)

一年來,中國國內外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中美貿易戰的陰雲始終籠罩在中國上空、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疫苗問題事件震驚海內外、P2P「雷爆」牽扯無數普通人傾家蕩產、而「民營經濟退場論」更在輿論場掀起波瀾,此後,年末又再有「失業潮」的輿論效應。2018年,中國可謂躁動不安。

在這樣的環境下,輿論自然渴求一個強勢的聲音穩定人心,而中共四中全會則被視為此一聲音的可能來源。

不過,根據以往歷屆四中全會主題的規律可知,除了1999年的中共第十五屆四中全會討論了國有企業改革,十八屆四中全會討論了依法治國,其餘多是聚焦黨建,並非經濟問題。

但是,外界對會議的期待卻不會因此而改變,畢竟去年以來,中國所面臨的種種問題,都到了亟待解決的時候。中共需要有所舉動,來安撫焦慮的人心。

人民大會堂內懸掛的國徽。(視覺中國)

而就另一方面來說,拋開四中全會本身的意義不談,從本次四中全會召開的時機或許也能窺測到些許未來中共執政的某些新規律。

此前,中共打破慣例,在2018年1月、2月密集召開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尤其是將本該在秋季舉行的二中全會提前半年,在兩會之前召開,最終使得在十九屆二中全會通過的修憲提議,以及在三中全會通過的黨政機構改革方案,迅速在人大中通過並上升為國家意志。因此,此次四中全會若趕在2019年的中國全國兩會之前召開,不排除四中全會的決議隨即快速上升為國家意志的可能性。

多維新聞就分析指出,中國有可能形成新慣例——即在中共會議決策後,不待第二年兩會,而是當年就迅速通過中國全國人大,形成法律。不過,此事還有待進一步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