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前河南陶工留指紋記號 或推前人類使用指紋歷史二千年

撰文:朱加樟
出版:更新:

在河南省澠池縣仰韶文化遺址發現的距今5000多年前的「仰韶指紋」,近日被中國科學院脊椎動物演化與人類起源實驗室列為重點研究項目。專家指出,「如果研究確認這些指紋是古人有意為之,將至少讓人類使用指紋的歷史向前推進2000年」。

澠池縣西南方的西河南村仰韶文化遺址早前發現一些陶器殘片留有指紋。(大河網)
+4

去年10月,中國社會科學院仰韶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澠池縣仰韶文化博物館副館長楊拴朝在澠池縣西南方的西河南村仰韶文化遺址發現一些陶器殘片,上面皆留有指紋。其中一枚陶缸殘片上殘留著一個造型規整、圓潤細膩的鋬耳(陶缸上的裝飾附件),在鋬耳上的橫向凹窩內留有一枚指紋。

這枚陶器殘片形狀不規則,最長處10厘米,有一個2.5厘米x3.5厘米的鋬耳。鋬耳上橫向下摁一凹窩,深0.9厘米,內留一枚1.7厘米x2.1厘米完整清晰的指紋。指印摁製一氣呵成,獨立完整,乳突線紋無絲毫挪動跡象。楊拴朝認為這形成了一枚仰韶時代居民完美的指紋陶模。

經中國著名指紋學家、中國刑事現場統計研究會副會長劉少聰教授鑑定,這枚鋬耳上的指紋由一名20至30歲男性右手大拇指按壓而成。

經鑑定,這枚鋬耳上的指紋由一名20至30歲男性右手大拇指按壓而成。(大河網)

楊拴朝表示,陶器上有指紋是常見的,「但這些指紋大多是無意留下,只是指紋的局部或細小模糊不清的,即使有較完整的,也不是立體的,同時也不在特定的位置」。最新發現的鋬耳上的指紋則很可能是陶工有意為之。

專家:古人特意按製的記號

楊拴朝解釋,「鋬耳製作時多採用裹布摁壓的方式,這樣的工藝一是為了美觀,二是防止陶泥粘連。在鋬耳上直接橫向加摁指印的工藝,必須控制好摁製時間,否則會損壞胚體,費工耗時。所以這種『按指為印』的製陶方法,與實用無關,很可能是古人特意按製的記號」。這枚仰韶指紋陶模屬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距今已5000多年,楊拴朝指,「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這個時期,古人確實在使用指紋」。

(《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