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人民日報》反駁特朗普:美國吃虧論可以休矣

撰文:朱加樟
出版:更新:

美國多次強調中美之間的巨額貿易逆差,又指「美國損失了數百萬製造業崗位」,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日更在Twitter上聲稱每年在跟中國的貿易上「損失」5000億美元,他稱「不會再如此了」。
官媒《人民日報》14日(周二)發表的評論指這種「美國吃虧論」與事實不符、站不住腳且損人不利己,一時也許可以轉移國內矛盾,但時間久了,卻會讓美國民眾成了真正的受害者。

特朗普近日更在Twitter上聲稱每年在跟中國的貿易上「損失」5000億美元。(Twitter)

《人民日報》的評論文章指,美國巨額貿易逆差並非因中國而生,也不會因中國而終。一方面,過度消費、儲蓄不足、巨額財政赤字是美國貿易逆差形成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美國也利用美元作為國際貿易主要支付手段和儲備貨幣的地位,借助不斷擴大的貿易逆差,通過美元回流購買美國國債獲得大量廉價資本,用於高科技等領域投資,成為經濟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文章又指,對華貿易逆差只是表象,並不能反映美國在華商業利益的真相。世界經濟早已進入全球價值鏈時代。從生產看,美國處於全球產業鏈、價值鏈高端,控制了專利技術、核心零部件以及研發設計、營銷等高附加值環節,獲利巨大。蘋果手機的例子廣為人知。如果將全部順差都統計在終端產品出口國上,顯然無法客觀反映貿易中的價值分配。

文章更指,中國從不追求貿易順差,真誠希望擴大美國有競爭力產品的進口。美國有關機構分析,如果放寬民用高技術產品對華出口限制,美對華貿易逆差可減少35%左右。拒絕出口自己有優勢的產品,豈能怪罪於人?

製造業崗位流失源自經濟結構調整

文章又認為,對華貿易逆差造成美國製造業崗位流失也是無知之談。多年來美國學術界的主流解釋是:美國製造業崗位流失源於其自身經濟結構調整,由於生產自動化和機械人投入增加,導致製造業生產率提高。對外貿易會造成劣勢產業淘汰和轉移,但更會帶來優勢產業擴張,從而實現產業結構升級調整。美國學者的研究發現,與其說美國在對外貿易中損失了就業,不如說收穫了更多高薪酬的就業。

(《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