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形成市場化營運機制 財政部要求中歐班列逐年降補貼

撰文:崔德興
出版:更新:

在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居重要地位的中歐班列(中國-歐洲國際貨運列車),開行數量去年(2018年)爆發式增長,提前兩年達到「年開行5000列」目標。
不過,有消息指中歐班列對政府的財政補貼依賴嚴重,無法形成市場化營運機制,財政部因而要求地方政府降低中歐班列補貼標準,今年嚴令補貼不能超過運費4成。

在「渝新歐」的示範作用,加上「一帶一路」倡議下,中歐班列​近年得到大力發展,內地目前已有59個開行城市,運行線路達到65條。(視覺中國)

中國財政部從2018年開始,就要求地方政府降低中歐班列補貼標準:以全程運費為基準,2018年補貼不超過運費的50%,2019年補貼不超過40%,2020年將不超過30%。同時,財政部的指導意見以0.8美元/箱(40尺大櫃)公里為運費上限。但就該指導意見的執行情況上,有地方政府官員表示,目前各地執行情況不一。

《中國經營報》報道指,大部分地區去年都有按照財政部要求執行補貼標準,但也有少部分區域為了吸引貨源,表面上降低補貼,實際上通過各種名目的獎勵政策,將降低的補貼又補回來。

去年開行6300列 接近之前7年總和

據了解,中歐班列是往來於中國與歐洲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和地區的國際貨運鐵路聯運列車,最早源於重慶市。2009年,惠普(HP)生產基地落戶重慶,談判時提出希望打通中歐間鐵路運輸,用一種比海運快、比空運便宜的物流方式,將其產品運往歐洲。之後完成首條中歐班列「渝新歐」的路線草案,並在2011年3月19日首次開行。

在「渝新歐」的示範作用,加上「一帶一路」倡議下,中歐班列​近年得到大力發展,內地目前已有59個開行城市,運行線路達到65條。去年,中歐班列共開行6300列,比前一年增長72%,接近2011至2017年的總和。

繁榮背後嚴重依賴地方補貼

然而,中歐班列繁榮的背後,卻是嚴重依賴地方政府的補貼。據《中國經營報》報道,通常鐵路運輸成本是海運的一倍以上,中歐班列開行之初,為從海運市場搶奪貨源,各地政府只能通過財政補貼的方式,將運價壓低到接近海運價格;而在「一帶一路」作為國家倡議後,各地都將中歐班列當做政績,為比拼班列開行數量,各地補貼積極性非常高,所有的中歐班列公司對補貼都有著較強的依賴。

報道又引述一名地方政府人士稱,目前該省、市政府也在研究未來中歐班列如何市場化發展的問題。「大家都明白,補貼所造成的繁榮是虛假的,誰能更早形成市場化運營機制才會是真正贏家。」

(中國經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