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中美談判短期重啟或無望 關於劉鶴的傳言應被打破

撰文:張岩 楊青之
出版:更新:

自第十一輪中美貿易談判於5月13日破裂後,一直擔綱中國貿易談判團隊牽頭人的劉鶴便罕有在公開場合露面。
不過時隔一個月,6月13日,劉鶴在上海舉行的陸家嘴金融論壇亮相,就中國金融改革的議題發表演講。這是他在中美貿易談判破裂後的首度露面。

6月13日,在第十一屆陸家嘴論壇開幕式上,中國證監會和上海市人民政府聯合舉辦了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開板儀式。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上海市委書記李強、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易會滿、上海市市長應勇共同為科創板開板。(中新社)

對於劉鶴在中美貿易談判中的表現,中國內外輿論的爭議較大。有分析將中美貿易談判破裂的責任歸咎於劉鶴團隊缺乏貿易談判專業知識和經驗。如《紐約時報》網站6月12日刊發的一篇文章即指,「雙方的談判人士都表示,中國政府的談判團隊在重大貿易問題上缺乏專業知識」。

對於有關劉鶴的種種傳言,熟悉中國的觀察人士分析稱,其中猜測成分居多,並沒有多少實據。在中美貿易談判破裂的責任問題上,責任不在北京,更落不到劉鶴這樣一位事務性官員的頭上。

首先,關於劉鶴團隊貿易談判技巧的缺乏的指責,這並不能成為劉鶴在中美貿易談判中的角色被弱化的理由。因為中國貿易談判代表並非只有劉鶴一人,而是一個團隊。在劉鶴的團隊中,中國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一直參與其中。王在貿易談判中的經驗,可以補足劉鶴專業技巧的缺乏。

其次, 在一些輿論的評價中,劉鶴偏市場的自由主義觀點也曾爭議頗大。2013年,中國官方高層智囊機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首次向社會公開為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交的「383」改革方案總報告全文,中國左派很快便對這個改革方案加以批評,並攻擊這份文件的主要起草人之一的劉鶴,甚至質疑他是美國利益的代言人。正是因為此種對劉鶴偏市場的自由主義觀點的成見,才使得他們質疑劉鶴在與美國的談判中表現偏軟。

但是,從北京的視角來看,劉鶴得到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的信任。劉鶴的經濟自由主義立場,也並非在中美貿易談判中才顯露出來,而是一直存在的,由此而言,習本可以選擇在談判之初便不任命劉鶴。而既然選擇了他,便說明其經濟觀點並不妨礙與美談判的態度。

劉鶴5月10日與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等人展開第2日貿易磋商。(資料圖片)

第三,更大膽的猜測指,中國國務院另一位副總理胡春華也將參與中美貿易談判。實際上,這種猜測一直存在。在2018年6月,胡春華以中英經濟財金對話中方牽頭人身份亮相時,即有傳言稱胡春華將在中美貿易談判中也扮演一定角色。不過,這個說法被後續事實證偽。

根據中國外交部6月12日的消息,胡春華近日將再次以「中英經濟財金對話中方牽頭人」身份赴英國,舉行第十次中英經濟財金對話。除此之外,胡春華還是中法高級別經濟財金對話、中俄總理定期會晤委員會的中方牽頭人。這說明,從胡春華與劉鶴兩位副總理的分工來看,胡春華在中國對外經貿事務上的職責,主要集中在對歐方向,而非美國。

實際上,劉鶴在中國政治中的角色更像是一位技術官僚,其在貿易談判中未必有多少獨立的、自主的決策權,也未必有多少按照個人意願操刀的空間。特別是面對美國強硬的談判對手,以及特朗普的「極限施壓」談判手腕,劉鶴在前期談判上的努力不應被忽略,畢竟,中美貿易戰打打停停,雙方在桌面前的談判只是兩國貿易戰和更深層次上的結構性衝突的一個側面。鑒於美國方面的漫天要價和中美之間在核心關切上的立場差距,談判的受挫幾乎是不可避免的,中國的談判團隊實際上一直在勉為其難地試圖在中國國內的改革和回應美國訴求上達成艱難的平衡。談判的破裂,責任不在北京,更不會完全落在一位事務型官員頭上。

作為中國國務院副總理的劉鶴,目前正操刀中國國內多項重要經濟改革,這包括非常棘手的國企改革以及金融改革。劉鶴亮相陸家嘴金融論壇或可說明,隨着中美貿易戰進入新的階段,劉鶴將把自己的主要精力轉回國內,集中於履行自己的經濟改革推手角色。外界對這位中國政治人物的關注,也可以暫時轉移到其中國國內職責的履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