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交官被嘲「戰狼化」 進軍海外社交媒體「水土不服」

撰文:趙觀祺
出版:更新:

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最近在黨媒《學習時報》撰文,坦承國際輿論格局總體上是「西強我弱」,目前中國解決了「捱打」、「挨餓」的問題,但要真正強起來,徹底解決「挨罵」的問題依然任重道遠。

要應對「挨罵」,一般有幾種方法,首先是充耳不聞不當作一回事,但這根本不可能,因為中國在全球擔當領導角色,沒可能亦不應該避開罵聲。

既然躲不過,中國可以做好公關工作,泰然自若地闡述立場,於罵聲中展現大方得體的形象,以軟性手法傳播自家訊息。不過有中國外交官似乎選擇了最後一種方法:以罵聲對抗罵聲,全力進擊。

新疆被指建有大量嚴重侵犯人權的「再教育營」。(路透社)

中美外交官互罵「可恥」

事緣上星期西方陣營22國聯署發信,公開批評新疆人權狀況,指穆斯林受迫害,對此駐巴基斯坦臨時代辦趙立堅在Twitter發帖,反指華盛頓的白人不會進入黑人和拉丁裔社區,甚至流傳一旦黑人家庭遷入某一區,白人就會遷出,物業價值下跌。

這番言論一出,惹來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賴斯猛轟,指責趙立堅是個「可恥的種族主義者」,而且「無知得令人震驚」。趙代辦亦不甘示弱,反斥賴斯可恥,自稱只是講真話,如標籤他為種族主義,才是可恥和噁心。

有外媒笑指中國外交「戰狼化」,官媒《環球時報》即為趙立堅護航,認為這類言論是「一針見血」,揭露西方政客的謊言戳得太準了,致令他們發難。

《環時》更歡迎這一種宣示方式:「面對美國和西方一些勢力無端指控,中方今後不會再沉默,我們不會任由前者濫用他們的話語霸權,將他們給中國編織的罪名向國際輿論場肆意傳播。」可見對於華春瑩「中國挨罵」一問,《環時》的答案是「狠狠地回罵」。

似乎習慣在牆內打「順境球」

確實在國際舞台上,任何主權國家都必須捍衛自身利益,任何政權都會為自身行徑辯護,沒人能夠駁倒這「政治正確」的立場,充其量只可批評《環時》不太理解海外社交媒體生態。

微信、微博和各大內地論壇是中國人的「地盤」,加上有嚴格言論審查,官方「中國故事」自然暢行無阻,大多數時候都是「主旋律」,每次要傳播甚麼訊息,一則易於成為權威版本,二則迅速收得號召動員的效果。

官方似乎習慣在牆內打「順境球」,忽略了牆外的社交媒體生態是另一回事。《環時》認為趙立堅憤而還擊「引起的共鳴太多了」,但沒有提到趙代辦事後已刪除帖子。

+1

他可能意識到自己是現任外交官,互相對罵有違官箴,更有可能知道事情鬧大了是弊多於利,自己打「逆境球」就不如退守。實則最近駐美大使崔天凱在Twitter炮轟台獨「玩火自焚」,結果遭遇排山倒海的圍攻,而他正正是任由開放討論,以不變應萬變。

「公關災難」不宜包裝為「成功案例」

與華春瑩不同,《環時》始終沒有提到關鍵一點,承認國際輿論場是「西強我弱」。在海外社交媒體,中國既沒有主場之利,又沒有「防火長城」優勢,並且不宜經常派出網軍洗版,官方文宣就僅僅是其中一個「資訊供應商」,要突圍而出就要「討好客人」。

假如抱持「義正辭嚴」的態度,單純視社交媒體如外交戰場,輕則是態度「趕客」致使成效不彰,重則到處點火頭,觸發一場又一場「公關災難」,最後由官媒自圓其說,轉化為「內銷打氣」素材。

實則外交渠道分成不同層次,沒必要同一口徑語調貫穿全局,「因地制宜」才是有效方法。中國已於官方外交場合,獲得37國聯署支持其新疆政策,外交部亦高調稱「公道自在人心」,那麼作為「人民外交」渠道,趙立堅的Twitter大可摸索另一種表達手法,不用執著於反唇相譏。

官方需要時間以尋覓自家套路,而首要之務是擺正心態,直面牆內外網絡生態的不同,不要將「公關災難」包裝為「成功案例」,否則很難會有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