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條例】環球時報:示威群體是烏合之眾 被有政治私利者利用

撰文:許祺安
出版:更新:

香港《逃犯條例》引發的爭議持續,幾乎每周均出現示威活動,近日更演變為示威者與警察直接衝突。
官媒《環球時報》今天(7日)發表社評指,示威群眾被有政治私利和野心的人所利用,以偏負面詞語「烏合之眾」描述他們,不是為了羞辱示威者,而是對示威群體的理性總結。

圖為8月3日旺角再遊行。(資料圖片)

文章稱,政治學詞彙「烏合之眾」被用作描述世界各地的示威群體,意思是人只要投身到廣場示威中,就容易被煽動,很可能與平時謹慎守法的自己判若兩人,在示威現場的大氛圍下加入到對法治的集體蔑視。最重要的是,他們一定會被極少數「政治領袖」操縱。這是全世界政治示威的規律。

文章指出,香港的激進示威者大部份是年輕人,對「民主」「自由」等口號很敏感,非常容易被點燃,加上年輕人有買房等各種壓力,如今突然有了街頭上洋溢着「政治豪情」的抗議活動,一些人便情不自禁地捲入其中。

指年輕人受煽動 人生將付代價

文章指,這些香港年輕人因為覺得好玩、被別人激將和煽動、受到現場氣氛的裹挾,而衝在激進示威的最前頭,甚至參與到暴力活動中。來自西方輿論的誇獎增加了他們認為自己在從事正義事業的幻覺,以他們的閱歷,很難冷靜下來、用批判視角反思當下香港動盪,「他們十分感性地徘徊在遊行隊伍中。」

文章進一步指,香港發生暴力活動的現場往往有兩種人,一種是「真正的暴徒」,他們「被徹底洗腦了,決心與國家為敵」,目的是搞亂香港。更多人是跟着起鬨,但其中有一部份陷了進去。然而在暴力現場這兩種人是很難區分的。

文章最後指,捲入當前的暴力活動終將成為人生污點被記錄下來,在未來的人生中付出代價,那些案底往往成為他們職業生涯的消極因素。即使思想激進的企業主,多數也不會歡迎「民主鬥士」進他們的公司攪局。做獨立思考者,不做「烏合之眾」的一分子,這是動盪環境下香港年輕人至關重要的智慧和情商。

(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