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條例】官媒撐港府收地建公屋 冀民生重招化解風波

撰文:趙觀祺
出版:更新:

民建聯周三(9月11日)於報章刊登頭版廣告,要求政府引用《收回土地條例》,廣建公屋。內地官媒《人民日報》隨即於翌日發表評論,認為香港除了要「止暴制亂」外,「更多人開始將關注的目光投向影響香港發展的深層次問題」,「住房,正是重中之重」。

住房問題是老生常談

這些「深層次矛盾」講了許多年,樓價失控亦人所共知,例如前任特首梁振英競選時已大講土地問題,政綱主打增加土地供應,然而過了差不多10年,說港府毫無寸進亦不過份,如今出動到「尚方寶劍」以收回土地,只可視之為臨急抱佛腳的一招。

就眼前示威風波而言,現實一點看,經濟民生政策遠水難救近火。街上示威者針對的是政治和政制問題,港府卻拋出一項「長遠政策」,當下難以立竿見影宣傳成效之餘,也無法一時間扭轉輿論劣勢,尤其是「解決土地問題」作為政治口號,市民大眾都聽過太多次,不會耳目一新而寄予厚望。

民建聯9月11日於報章刊登頭版廣告,要求政府引用《收回土地條例》,廣建公屋,但隱藏其支持公私合營的真正立場。(民建聯facebook圖片)

無論如何,假如可以重鎚出擊增加土地供應,不失為彰顯港府仍能站穩陣腳,發揮管治意志。然而理想歸理想,林鄭團隊處於弱勢是不爭事實,風波前已處處受制肘,到如今還要大刀闊斧,成效如何有待觀察;《星島日報》9月13日專欄即引述匿名立法會議員,預料空置稅法案難以在明年10前過關。

官民目標一致但互相猜疑

有見及此,《香港01》認為北京有需要建立積極的「一國兩制」心態,推動和督促港府的改革規劃。

對於引用《收回土地條例》,過去特首林鄭月娥的態度頗為決絕,其中她在去年曾經指出《收回土地條例》猶如尚方寶劍,不能隨意亂用。(資料圖片/李澤彤攝)

按《基本法》制度設計,北京的管轄事務限於國防和外交,其餘由港府裁量和推行,可是多年事實證明,港府在現行體制下,無法從既得利益集團手上奪回主導權,故此北京或可在政治面上予以援手,從中協調各方利益。

實則不分政治立場,官民一致認為必須增加土地供應,但每一方都各有打算和顧慮。地產商坐擁龐大土地儲備,「曬太陽」待價以沽;政府擔心一遇司法覆核便曠日持久,動用「尚方寶劍」會弄巧反拙;部份市民則對政府缺乏信任,以為「多了蛋糕也沒我的份」,甚至可能反受其害,例如自由行對社區的負面影響。

+1

曾鈺成:政治和經濟都欠民主

如是者港府施政陷入惡性循環,官民欠缺互信,施政法案屢屢受阻,然後是「深層次矛盾」愈趨嚴重,轉而加深民怨猜疑。

官媒呼籲各方就使用《收回土地條例》,「放下局部和私人利益」,「積極尋求出路」,當中卻牽涉「雞先抑或蛋先」的疑難:解決問題就能夠重建互信?抑或重建了互信才能夠解決問題?

如何重建信任呢?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早前指出示威浪潮有兩大源頭,:「政治沒民主,經濟又沒民主,這讓年輕人看不到前途。」港府正設法就「經濟民主」對症下藥,北京表明支持和支援;至於「政治民主」,北京或可考慮在適當時機,再次推行雙普選政改,真正消除社會疑慮,滿足港人心中的最大期待。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