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鄭永年:中美是制度之爭 貿易戰只是表現形式

撰文:崔德興
出版:更新: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教授鄭永年指出,中美兩大經濟體在發展過程中不可能沒有矛盾,兩國在競爭中也不會完全脫鉤。隨著貿易戰的進一步發展,中美之間的矛盾更加突出,兩國競爭不僅在經濟領域,更重要在制度領域。兩國競爭的核心歸根結底在於「如何治理國家」,貿易戰只是這種矛盾的一種表現形式。

鄭永年指出,中美兩國是制度之爭,貿易戰只是表現形式。(視覺中國)

鄭永年昨日(15日)在新加坡的醉花林俱樂部以《二十一世紀的中美 制度之爭》為題發表演說。他表示,中美兩國之間依賴程度很高,兩個國家也不會走向自我封閉,要完全脫鉤是不可能的。這和從前美蘇的情況有所不同,難以形成「冷戰」,也不可能催生「熱戰」,中美將維持自己的一套體系繼續相互交往。

他認為,中美雙方的體制誰也取代不了誰,都是自己文明的產物,以後的世界將是「和平共存」,不可能只有一種制度。

稱中國「三權」沿襲2000多年

在政治體制方面,鄭永年說,不同於西方民主國家的「三權分立」,中國政治的「三權」是沿襲2000多年的決策權、執行權和監察權。他進一步解釋,決策權相當於皇權,而執行權則是(宰相的)相權。雖然皇權不可撼動,但相權是開放的,通過考試進行選拔,讓每個人都有執政的機會。

他補充道,太過集權當然不好,但任何制度都必須是自上而下建立的,是需要集權的。如果要好的民主化,一定要把 制度都建立起來。而中國目前面臨一個困境,就是如果太過集權,很多事情無法進行;但如果不夠集權,制度又建立不起來。

鄭永年認為,中國的政治和經濟是有機的統一,不會產生和西方一樣的政治和經濟。(視覺中國)

華盛頓希望改變中國

鄭永年續指,美國是「使命感」很強的國家,華盛頓希望可以改變中國。當看到中國和自己相向而行,就會慷慨提供幫助;一旦發現中國背道而馳,就想要圍堵、打擊對方。但中國是以自身文明為基礎的國家,不可能完全按照美國模式發展。中國的政治和經濟是有機的統一,不會產生和西方一樣的政治和經濟。

他說,「從西方觀點來看,民主的理念沒有問題,但解釋不了中國,也判斷不了中國未來的發展。中國發展方向特別明確,不會走向西方,而且會『越來越中國』。」他還說,中國的文明是世俗文明,不是宗教文明,具有包容性。中國 制度無法變成西方制度,但並不排除西方價值,只是實現方式不同,「可行的理想是理想,不可行的理想是空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