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兩岸民眾如何迎接「人造肉」元年?

撰文:多維新聞
出版:更新:

內地近日受豬價攀升影響,連帶影響到中秋節肉餡月餅的生產,這也加速「人造肉」進攻市場的速度。人造肉廠商「珍肉」於9月6日與另一食品商「雙塔食品」推出中國大陸首款的人造肉月餅,這款商品聲稱主要原材料來自於大豆蛋白和豌豆蛋白,主打口味近真肉、少油低脂肪、零膽固醇,以限量3,000盒形式在中國大陸網購平台淘寶上架販賣,一上線販賣便秒殺。
此外,台灣部分餐廳於去(2018)年開始也引進人造肉食品。根據台灣網友在社群平台Dcard的素食同好者版面《呷菜》上的資訊整理分享,台灣部分美式餐廳、火鍋店已經引進人造肉的產品。人造肉產品的上市引發人造肉是否可取代真肉的質疑,而人造肉是否會帶來食安與健康的問題,也成為消費者心中的一大疑慮。
撰稿:衛木槿

人造肉在兩岸都有潛在的市場。(Getty Images)

人造肉究竟是什麼呢?根據新華社採訪多位業內人士整理而出,人造肉分成植物蛋白肉(簡稱「素肉」)與清潔肉(簡稱「試管肉」)。素肉指利用植物蛋白原料(大豆蛋白、小麥蛋白、豌豆蛋白等),添加由酵母合成的植物性血紅蛋白來製作,而試管肉則是利用動物體內分離得到的成肌細胞或全能幹細胞,在營養液中培養成類似肌肉的組織。

一般市面素食店販售的素雞、素鴨等模擬肉食品多屬於素肉,雖在外形與口感上試圖以豆製品儘量達到像真肉一樣的口感,但味道上與真肉總是有段差距。而最近研發的人造肉屬於植物蛋白肉的範疇,試圖超越原本模擬肉塑料的口感,讓素肉的口感能更接近真實的肉品。

大陸有人造肉公司推出「人造肉月餅」,售價僅每個十多元。有試食者坦言,人造肉月餅的「肉餡」難與真肉分辨,但少了肉香。(網上圖片)

一場待發生的食物革命?

當生禽肉類的價格上漲或未來可能面臨的稀缺,由人工製造的植物肉開始被開發出來,這是否會引領一場新的食物革命呢?

2019年被外界稱為「人造肉」元年,今(2019)年5月2日,來自美國洛杉磯,以製造「100%全植物成分」肉類替代品的製造商超越肉類公司(Beyond Meat)在美國納斯達克(NASDAQ)上市,交易首日股價漲幅一度飆逾 163%,是美國華爾街自金融危機以來首次公開募股(IPO)首日最佳的表現。

人造肉市場被看好,肉類替代品製造商Beyond Meat 的股價也被看好,圖為該公司仿製的牛肉碎塊。(Getty Images)

連美國富豪、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茨(Bill Gates)也多次公開給予這家公司正面肯定,他認為無法辨別Beyond Meat的產品與真雞肉的差別。比爾·蓋茨同時也投資了這家公司。

隨著上市的風光,人造肉的議題也席捲全球。Beyond Meat在華爾街的成功一方面展現消費者的傾向漸漸改變,從以往注重價格、方便性與美味度到注重健康生活、且對於素食飲食接納度越來越高。此外,加上畜牧業對環境的污染、吃肉增加碳排放,為了環保議題並減少碳排放,過去十多年來,「吃素救地球」、「周一無肉日」等口號常常在世界各地可見。

在這股潮流之下,背後的推力還有相關學者推動人類的飲食應該減少肉食,並朝向植物性飲食作為典範轉移,甚至權威性的營養學家認為「全食物的植物性飲食」更能促進健康。在多股動力推動之下,既能夠解決食物口感問題,又能夠減輕肉食對於環境破壞的人造肉出現,並成為下一波食物革命的亮點。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食素並關注素食主義,每年的11月25日被訂為國際素食日(或國際素食節),這天世界各地許多屠宰房停宰、餐廳供應全素食品。圖為2018年國際素食日,環保素食主義者以行動藝術呼籲加入素食行列。(VCG)

而這股人造肉之風,也從西方吹到了兩岸,兩岸部分食品公司也開始製造人造肉食品。如大陸的「珍肉」、台灣「食品研究所」,投入研發並生產人造肉品,希望能擠進肉品替代製造的市場,對兩岸三地的飲食習慣會否帶來改變?

根據《2017 年世界人口報告》台灣素食人口達250萬,佔總人口13%,而根據Green Monday的調查,香港的素食人口從2016到2018,自2.5%急升至3.7%,升幅接近50%。至於內地由於人口龐大,即使吃素比例不高,仍有超過5000萬的素食人口,市場潛力龐大。

不過依照兩岸民眾在食用人造肉過後的網絡討論,大陸民眾在豬肉價格飛漲的當下樂意嘗試人造肉月餅,不過也有人認為,人造肉與真肉滋味還是有差。由此可見,素以肉食為主的兩岸民眾,要能接受人造肉食品可能還有一段漫長的路,而且業內人士也表示,目前人造肉的技術尚不成熟。

Beyond Meat公司於5月2日在美股上市,交易首日股價漲幅一度飆逾163%,是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華爾街首日IPO最好的表現。(Reuters)

同樣地,再把焦點轉回到Beyond Meat,這家公司於6月迎來今年第一季財報。從財報上來看,淨營收4,020萬美元,同比上漲215%,不過虧損也同樣地在擴大,目前仍未實現盈利目標。但在股市上的風潮早已讓人造肉翻紅,甚至分不清是人造肉消費本身是由實際市場需求帶動,還是股市上的飆升導致這個概念變得火熱?

有句諺語「人如所食」(You are what you eat),人類的食物進化伴隨著人類文明演化進程。人造肉掀起全球風暴,它被視為是因應全球糧食短缺的新科技展現,確實有人寄希望於翻轉傳統飲食習慣的可能性。但這樣的需求是天然演化的,還是透過商業噱頭被創造出來的?在話題充斥的當代世界,人造肉會不會又只是一個曇花一現的「話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