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引領全球減息潮 中國央行如何應對

撰文:崔德興
出版:更新:

9月18日,美國聯儲局如期宣布減息四分一厘,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下調至1.75厘至2厘。隨後,多個國家和地區宣布跟隨減息。但在聯儲局本次減息後,決策者們對於未來的貨幣政策走向並沒有統一的認識,這樣的分歧給美國甚至是全球市場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今年以來,聯儲局兩次減息引發全球央行連鎖反應,貨幣寬鬆的大潮已經開啟,在此背景下,中國央行的貨幣政策選擇值得關注。

中國人民銀行的貨幣政策選擇值得關注。(視覺中國)

聯儲局指出,7月以來的數據顯示,美國經濟活動持續溫和增長,家庭支出增長強勁,就業市場穩健增長,失業率保持在低位。但是,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和出口有所減弱;過去十二個月,整體通貨膨脹率及剔除食品和能源價格後的核心通脹率均低於2%。基於上述理由,考慮到全球形勢對美國經濟前景的影響和溫和的通脹壓力,聯儲局決定減息。

聯儲局內部分裂 主席含糊其辭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應用經濟系副教授唐遙認為,美國投資和出口明顯受到貿易不確定性影響,增速放緩。資料顯示,投資的同比增速由2018年第三季度8.2%的高點持續下滑到今年第二季度的5.3%,出口同比增速從去年第二季度5.2%的高點下降到今年第二季度的負增長1.7%。核心通貨膨脹率維持在1.5%左右,低於聯儲局2%的目標。因此從產出和通脹這兩項指標來看,減息有一定的理由。

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經濟學家徐洪才表示,聯儲局給出的減息理由有些勉強。儘管美國核心通脹率低於2%的目標,但長期通脹預期並沒有變化,且受近期沙特石油設施遇襲等地緣政治風險影響,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反彈。由此看來,聯儲局雖然做出了減息決定,但顯得相當猶豫。

從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投票結果來看,美國的貨幣政策制定者存在巨大分歧。10位擁有投票權的官員中,7位支持減息四分一厘,3位投反對票的官員中,2位認為聯邦基金利率應該維持現狀,1位則支持更大幅度減息—一次性減息0.5厘。

聯儲局公布的利率點陣圖分布也印證了內部「分裂」,儘管聯儲局對利率預測中值顯示,今年不會進一步減息,但FOMC的17名委員中有七人認為今年還將減息一次,5名委員認為維持利率不變,5名委員認為還將加息一次。在對2020年的預測上,分歧甚至更大。雖然預期中值顯示,利率將維持不變。但約一半委員預計,到2020年12月底,利率將比最新基準利率低四分一厘;另外一半的官員認為,至少加息一次是合適的,僅兩名委員預計維持利率水準不變。

面對巨大的內部分歧,聯儲局主席鮑威爾(Jerome Powell)在公布決議後的記者會上「含糊其辭」也就不難理解。鮑威爾在會上承諾,若條件允許,聯儲局將採取一系列減息舉措,但他認為現時沒必要。鮑威爾再次強調,聯儲局貨幣政策沒有預設路徑,並承認當前作出判斷相當困難,因為聯儲局內部存在不同意見。

市場顯然對這樣的表態並不買帳,《華爾街日報》文章稱鮑威爾已「掌握了什麼都不說的藝術」。唐遙認為,目前聯儲局的分歧說明美國經濟中的不確定性大大增加,各方對不確定性表現出的謹慎,可能放大經濟下行勢頭;更大的問題是,在一個長期偏寬鬆的貨幣環境中,貨幣政策有效應對經濟放緩或者衰退的能力也存在很大的疑問。

面對巨大的內部分歧,聯儲局主席鮑威爾(Jerome Powell)在公布決議後的記者會上「含糊其辭」也就不難理解。(視覺中國)

超級央行周 減息「全球化」

9月16日至9月22日的一周時間內,數十家央行公布了利率決議。主要經濟體中,挪威央行宣布一年以來第四次加息,以期給受到石油投資推動的經濟降溫。挪威在減息潮中「逆流而動」也讓經濟學家稱之為「最後的鷹派」。

9月19日,英國央行宣布繼續保持現有利率,未來利率調整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脫歐」結果。一旦「無協議脫歐」,英國的貨幣政策需要平衡抑制通脹和促進經濟增長之間的關係,因此貨幣政策走向不確定。

同一天,日本央行也選擇「按兵不動」,考慮到日本8月出口連續第九個月下降,且企業信心觸及六年半低點。通脹趨緩的壓力再度升高,調查顯示企業連續三個月降價以挽留訂單。日本央行重申,如果價格穩定受到更大威脅,將毫不猶豫地採取額外的寬鬆措施。這一表態無疑是暗示日本也將倒向減息陣營。

毫無疑問,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需求乏力的背景下,多國央行開閘「放水」,減息釋放流動性,抵禦可能到來的經濟衰退。據統計,今年以來,有近三十個國家或地區減息,合計超過40次,幾乎涵蓋了世界所有主要經濟體。聯儲局兩次減息無疑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聯儲局9月18日減息當天,有六個國家或地區跟隨,其中巴西減息半厘,香港、印尼、沙特阿拉伯、阿聯酋、約旦則減息四分一厘。

此前,歐洲央行宣布減息0.1厘,至創紀錄的負0.5厘,同時決定從11月1日起重新啟動量化寬鬆。對於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Mario Draghi)卸任之前送出的這份「大禮」,各方爭議不斷。德國、荷蘭、奧地利旗幟鮮明地認為加碼量化寬鬆是個錯誤。德國央行行長魏德曼(Jens Weidmann)直言歐洲央行行事「過火」。

另一邊廂,西班牙、意大利、希臘等國則擁護寬鬆貨幣政策。分歧公開化讓市場擔心德拉吉11月離任後歐洲央行繼續採取刺激政策的決心。這也反映出各國經濟發展情況的根本差異。德國製造業雖然陷入衰退,但經濟依然活躍,失業率創新低;意大利、希臘等國則需要維持低利率應對龐大的公共債務。

在世界經濟增長疲軟,多邊貿易摩擦不斷升級,英國脫歐懸而未決,沙特石油設施「黑天鵝」來襲的背景下,國際機構避險情緒濃厚,投資者偏好較穩健的美國國債等安全資產導致美元大量回流美國,推高美元指數。本輪寬鬆潮雖可緩解流動性緊張,但難以成為拯救世界經濟的「靈丹妙藥」。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主管廖淑萍認為,要解決當前全球經濟面臨的困境,不僅需要各國自身財政、貨幣政策的配合,更需國際間相互協作,消除全球經濟運行的不確定性,為經濟增長創造平穩的環境。

中國恒大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分析,中國貨幣政策寬鬆的空間已經打開,但需要控制好節奏和力度。(視覺中國)

中國央行如何「出手」

作為對全球貨幣寬鬆潮的回應,9月20日,改革後的中國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迎來第二次報價。中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布1年期LPR為4.2厘,相當於「減息」0.05厘,而5年期以上LPR維持4.85厘不變。

從客觀環境來說,全球貨幣寬鬆減輕了外部壓力,因此中國貨幣政策擁有了更大的操作空間。華創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瑜則表示,現在減息存變數的主要原因還是通脹預期的掣肘,相比於9月,11月減息的概率更大,中國央行應該會觀察9月、10月兩次LPR的報價結果相機而動。

中國恒大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分析,中國貨幣政策寬鬆的空間已經打開,但需要控制好節奏和力度。9月6日,央行已經通過全面降准和定向降准投放基礎貨幣約9,000億元人民幣流動性,未來通過LPR等政策工具引導,打通寬貨幣到寬信用的信貸管道,推動實體企業貸款利率下降。

不過,也有分析認為,儘管降低實際利率是政策層一直強調的目標,但這一目標是長期的。當前新LPR機制僅實施了一個月有餘,應用還未得到廣泛落實。在短期內,降准之後很快減息,容易引起寬鬆的預期疊加,進而破壞央行的貨幣政策執行效果。

另外,雖然國內市場對於減息充滿期待,但如果不能理順利率傳導機制,特別是在通脹走高的情況下,盲目減息可能不能有效刺激經濟,還容易導致滯脹。同時,如果不能嚴格控制釋放的流動性進入房地產市場,可能導致貨幣政策執行與房地產調控思路相悖。

值得警惕的是,儘管目前全球金融市場整體表現較為溫和,沒有出現聯動性強的大幅波動,但無論國與國之間亦或是國家內部,不同陣營的分歧可能加劇市場對未來經濟增長不確定性的悲觀預期。因此,在各國央行低利率的市場環境下,國際資本流動和匯率波動的風險會進一步加大。

瀏覽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敬請留意9月30日出版的第182期《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您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