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利事件】中美政治正確的碰撞與意識形態的傲慢

撰文:孫瀾
出版:更新:

NBA火箭隊總經理莫利發表涉港政治言論事件愈演愈烈,已經成為中美兩國社會的公共事件。但事件的焦點似乎已經脱離了事件本源。這一切都跟NBA總裁施華的表態相關。

在中國擁有龐大粉絲群體的美國NBA球隊火箭隊經理的涉港言論——Fight for freedom,Stand with Hongkong(為自由而戰,和香港站在一起),在中國民族主義情緒高漲的時候——正在發生的中美貿易戰以及香港政治風波,以及中國國慶70周年的慶祝活動,讓中國社會的愛國主義熱情和民族主義情緒高漲,引發中國社會的激烈反應。

火箭隊總經理莫利的涉港言論,在中美輿論場引發了軒然大波。(VCG)

NBA現任總裁施華隨後的表態,不但沒有因為莫利——NBA聯盟中的重要的從業者,發表言論而道歉,還發聲明表態支持,並把莫利的話上升的「言論自由」的高度,上升到NBA乃至美國價值觀的高度,讓事態變得更為複雜化。

「政治正確」與「雙標」

如果說莫利的言論還還僅僅限於,體育是否應該沾染政治,莫利的言論是否觸犯了中國國家主權的範疇。那麼,施華的言論,則讓原本簡單的就事論事,變成了意識形態和價值觀的對立,變成了美國的政治正確和中國的政治正確之間的爭鋒。

美國人堅信「言論自由」是他們核心價值觀之一,沒有問題。但言論自由也是有邊界的,在NBA也是如此,比如,當年快船隊老闆因為私下發表「種族歧視」的言論,就被終身禁賽,最後不得不賣掉了球隊。這是美國的政治正確。

2017年12月,NBA官網的國家和地區名單裏,列了巴勒斯坦,用的措辭是「occupied Palestine territories(巴勒斯坦被佔領土)」。這立即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以色列體育部長高調給NBA總裁施華寫信。NBA拿掉了Occupied,變成了「Palestine territories(巴勒斯坦地區)」,並道了歉。

假設,今天莫利的言論觸犯的是美國的政治禁忌,那麼可能早就被炒了魷魚。問題在於,當莫利觸犯的不是美國的政治禁忌,而是中國的國家主權的時候,以施華為典型的美國人,就會認為這是「言論自由」範疇。這在中國看來是「雙標」,莫利發表言論的行為,顯然與「言論自由」無關。

「任何人都有言論自由的權利,只要你願意承擔自己言論的相關後果即可。很顯然,在施華的心裏,快船隊老闆發表歧視黑人的言論,就必須承擔最嚴厲的後果,而莫利發表『分裂香港』的言論,不需要承擔任何後果。這叫言論自由嗎?這叫雙標。 」這是中國媒體對於施華言論的評價。

NBA總裁施華的表態,讓整個事態發生了質的變化。(VCG)

莫利或者施華們可能不知道,或者根本不屑於知道,他們所謂「言論自由」下的言論,對於中國人意味着什麼?這也是為什麼他們不明白中國社會激烈反應的原因。因為他們認為,他們堅信的言論自由,對於其他國家來說沒有邊界,沒有禁忌,更沒有紅線。但顯然,他們也可能會因為自己傲慢付出代價。

正如NBA網隊華裔老闆蔡崇信在致NBA所有球迷的公開信所言:

人們自由發表觀點有什麼問題?這是美國文化的自然價值,NBA同樣也有開放的價值觀,允許球員和其他人在平台上發表自己的看法,但問題是,那些特定的話題,在某些特定的國家、特定的社會和特定的族群就是地雷區。 支持中國領土的分離主義運動就是踩到地雷了,這不僅是對中國政府如此,對中國人民同樣是如此,西方的新聞媒體對於中國的批判經常誤解並且忽略,那就是在14億中國人、中國領土的完整和國家主權的問題上,這個問題是無法討價還價的。

如果說種族問題是美國文化的雷區,那麼涉及國家主權的問題,就是中國文化的雷區。對於中國人而言,莫利的言論是對中國國家主權的挑戰,不屬於言論自由的範疇。這也是為什麼中國社會激烈反應的原因。

中美需要彼此相互適應

施華,或者說NBA真的認同莫利的涉港言論嗎?無從得知。顯然,與他們而言,無論莫利的言論是否妥當,都應該支持。但問題恰恰在於,當莫利的言論傷害其他國家核心價值和民族感情的時候,他們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並不妥當,依然用「言論自由」搪塞,這無疑是一種意識形態上的傲慢。

這種意識形態上的傲慢,同樣體現在正在經歷貿易戰的中美的政治層面。中美之間需要重新定義和認識彼此,更需要彼此相互適應,這是中美之間當前最大的現實。這裏不僅中國需要美國適應為確保世界老大地位不動搖的所作所為,美國也需要適應中國崛起中的利益底線和訴求表達。

中美貿易戰的持續大背景下,中美關係的全新格局正在形成——這一格局是中美,以及中美兩國領導人,不斷重新認識彼此,不斷利益權衡之後的必然。這一格局不是穩定的結構,會不斷的在天平兩端上下起伏,甚至可能會因為微小的分歧而產生波動,但總體不會破裂並走向全面對抗,這是一種微妙的平衡。

很多人原意用「鬥而不破」來形容中美關係的新格局,但總的來說「鬥」並不是全部,中美兩個超級大國依然彼此需要,這種相互間的聯繫甚至是無法割裂的,對於中美來說,遠遠還沒有達到必須要決裂的地步,而且這個時間會延續很長。

在上海舉行的NBA中國賽並未取消,讓人看到了緩和的餘地。(AP)

一方面,是因為美國沒法讓體量龐大和國力強盛的中國屈服。60多年前朝鮮戰爭時不能,60多年後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今天更加不能。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中國不結盟、不稱霸的國策和外交路線。中國的崛起,必然挑戰美國的全球老大地位,但這種挑戰短時間內,甚至很長時間內,並不會讓美國達到非決一死戰不可的境地。

普遍認為,中美之間的爭鋒,註定會長期化、複雜化,打打停停、停停打打將會成為常態,而且彼此間的矛盾不時可能重新激化。今天的中國,和今天的美國,都不再是之前的那個中國和美國。不僅美國需要適應崛起中的中國,中國也需要是適應面對中國崛起存在不適應感,和因此做出反應的美國。這一適應過程會很長。當然,也會涉及到方方面面。

回到莫利事件,因為莫利的涉港不當言論,切斷中國和NBA的商業合作,這對於雙方來說都是巨大的損失。無論是NBA聯盟,還是NBA的從業者,都應該恪守「體育不涉政治」基本準則。既然選擇了中國市場,既然選擇了彼此合作,那麼理解並尊重中國的核心價值和正當訴求,也是應有之義。

當然,另一種意識形態的傲慢,也存在於今天的中國輿論場之中,「吃飯砸鍋」說是中國輿論場的「常客」,這讓中國社會很難出現不同的聲音。對於中國社會而言,完全沒必要過分的「喊打喊殺」,甚至於強迫表態站隊,這同樣值得警惕。從目前來看,還沒有到完全脱鈎的地步,在上海進行的NBA中國賽雖然不再高調宣傳,但並沒有取消,保留了緩和的餘地,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