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粉紅崛起】為何蘇聯造就「崇美派」 中國卻崛起「小粉紅」

撰文:蘇天澤
出版:更新:

國慶70周年期間,中國呈現出一片盛世歡騰的景象。10月1日的北京天安門閲兵,更將民眾的愛國熱情推向高潮,其中「小粉紅」的崛起特別引人注目,當國家遭遇批評攻擊時,他們勇於站到為國辯護的第一線,積極表達愛國情懷——面對香港示威者毀壞國旗,他們積極在社交平台充當「護旗手」;當美國NBA有人發表支持香港示威的言論時,他們又掀起抵制NBA的風潮。

與中國在國慶70周年時「小粉紅」崛起不同,從前的社會主義「老大哥」蘇聯,在建政69周年時轟然倒塌,當時其國內正掀起一陣「崇美」熱潮。在蘇聯末期,隨着戈爾巴喬夫推動經濟、政治改革,蘇聯國內掀起一股向西方(特別是美國)學習的思潮,「美國的月亮比較圓」是當時蘇聯國內的普遍氛圍,「崇美派」遍布在大街小巷。有調查顯示,1990年(蘇聯解體的前一年)大約有超過75%的俄羅斯人贊同美國,反對美國的則只有10%。為何在同樣的建政時間點,蘇聯造就「崇美派」,中國卻崛起「小粉紅」?

不可阻擋 蘇聯形成「崇美」氛圍

1980年代是蘇聯存在的最後10年,正是在這10年中,蘇聯逐漸失去對國家和制度的自信,並形成全民「崇美」的氛圍。而這種氛圍則最終推動蘇聯走向解體,全球冷戰結束,美國宣導的自由民主體制大獲全勝。

從蘇聯的發展史來看,1970年代是蘇聯的全盛時代。當時蘇聯在美蘇爭霸中佔據上風,其政治、經濟、軍事都處在擴張期,美國則完全處於守勢。正是在蘇聯的壓力下,美國選擇在1970年代與中國接觸,開始執行聯華制蘇的政策,可見當時蘇聯之強勢。政治上,蘇聯在全球攻城略地,不斷找到新的盟友;軍事上,蘇聯達到與美國並駕齊驅的水平,在全球建立軍事基地並在1979年軍事佔領阿富汗;經濟上,蘇聯保持高速發展,增長率一度達到7%以上,按蘇方統計,蘇聯國民產值達到美國的67%,工業產值更超過美國的80%。

1970年代的蘇聯最強大,但只是曇花一現。(Getty)

不過,這一切都只是曇花一現,進入1980年代後,蘇聯疲態盡顯,左支右絀。1970年代的全面擴張令蘇聯消耗巨大,1979年入侵阿富汗更使蘇聯背上沉重的負擔。更致命的是,蘇聯經濟在1980年代遭遇嚴重問題,發展停滯,1985年增長率為0,及後幾年甚至出現負增長。這讓原本就面臨物資短缺的蘇聯民眾,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不得不承認,蘇聯的計劃經濟缺乏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其重視重工業輕視輕工業的發展策略更讓蘇人民苦不堪言。與蘇聯相反,1980年代的美國活力無限,人民的生活水平持續攀升,科技研發水平已大大超越蘇聯。蘇聯即使在其重金投入的軍事高科技領域,亦已全面落後,在22項軍事高科技領域中,有17項落後於美國,2項基本持平,只有3項領先,顯見蘇聯的計劃經濟已走到盡頭。

有統計顯示,蘇聯軍費佔GDP比重高達百分之十幾,其生產的大炮永遠用不完,但老百姓的生活必須品卻永遠不夠用。雖然當時的蘇聯是僅次於美國、日本的經濟大國,但人民的生活水平卻比較低下。大排場龍購買生活物資是很常見的現象,且很多時候還因物資短缺而買不到。特別是1980年代後期,蘇聯的商店常常空空如也。蘇聯人想吃上新鮮的蔬菜、水果都很難,甚至孩子們上學用的文具也買不到。

不僅生活必需品短缺,蘇聯的其他生活條件亦遠遠落後於西方。據當時在蘇聯的外國使館人員反映,蘇聯人常常在寒冷的冬天跑到戶外散步,因為他們的居住空間很狹小,人均住房面積只有140平方呎。其他如家庭汽車,蘇聯更是落後。當時小汽車已是西方家庭的標配,美國每1千名人口擁有525輛小汽車,西德是346輛,甚至東歐的東德、捷克也有140輛,而蘇聯僅僅25輛,差距甚遠。

無論是從整體經濟發展水平,還是從人民的生活條件看,1980年代的蘇聯已經遠遠落後於美國。了解到美國的繁榮富裕後,蘇聯人難免對美國投以崇拜的目光。1990年1月31日,美國麥當勞首次亮相莫斯科,當天就接待3萬人,人們排着長長的隊伍,在寒風中瑟瑟發抖,只為體驗一下資本主義的餐廳。更神奇的是,在麥當勞開業的前兩年,這家店外面每天都大排長龍,使它成為莫斯科一景。而這一風景,可以說是蘇聯人對美國崇拜的最真實體現。

戈爾巴喬夫時期的蘇聯已經病入膏肓,要改革成功並不容易。(Getty Images)

當然,經濟發展落後,人民生活水平差,只是蘇聯人崇拜美國的重要因素之一,1980年代全世界掀起的第三波民主化風潮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關鍵作用,從拉美到東亞,再到東歐,很多國家都走向民主化變革,連蘇聯的「小兄弟」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國都不能抵擋。

蘇聯不可避免受此影響,並且成為該浪潮的重要推動者之一。1985年上台後,戈爾巴喬夫開始推動蘇聯經濟改革,但以失敗告終;隨後他又推動政治改革,1988年提出「人道的民主社會主義」概念,主動推動蘇聯民主化,並且宣布放棄勃列日涅夫(Leonid Brezhnev)主義,減少對東歐國家內政的干涉,特別是停止武力干預,直接推動了東歐劇變。1989年一年時間內,所有的東歐社會主義國家響應民主化浪潮,全部走向民主化,華盛頓一直宣揚的美國制度優越性,獲得東歐和蘇聯人民的廣泛認同。甚至莫斯科人爭先恐後湧入麥當勞,也是為了「嘗一嘗自由的味道」。

應該說,蘇聯在1980年代造就「崇美派」有着複雜的國內和國際因素,同理,中國今天崛起「小粉紅」也是多重因素共同推動的結果。

看過世界 中國「小粉紅」擁有民族自信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中國「小粉紅」也不是一時形成的。其實早在2008年,中國網站已經出現「小粉紅」群體,同一年,中國相繼發生汶川大地震和北京舉辦奧運會兩件大事,一悲一喜都讓中國人的愛國熱情突然高漲。抗震救災的團結一心和北京奧運所展現的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感動了中國,也影響了世界。此後,中國崛起成為世界討論的熱點,中國人特別是年輕人,也前所未有地感覺到國家的強大。

經過40年的改革發展,中國已經進入物質富足時代。(VCG)

「東方睡獅醒了」,西方傳媒紛紛如此報道。生長在新時代,沒有吃過苦,伴隨國家飛速發展的中國年輕一代成為以「醒獅」自居、驕傲的第一代人。他們確有驕傲的資本,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2008中國GDP達到4.6萬億美元,接近日本,10年後的2018年中國GDP增長兩倍,達到13.6萬億美元,是日本GDP的2.7倍,向着超越美國的方向穩步邁進。當代中國年輕人期待在不久的將來,看到中國經濟產值登上世界之巔的歷史性時刻。

數字是冰冷的,現實生活水平的提升更具有改變人心的力量。告別物資貧乏,今天的中國人講的不再是怎樣吃飽,而是如何吃好,人均住房面積也由原來的幾平方米大幅提升到27平方米(約合291平方呎),交通工具由原來的自行車變成了小汽車。中國已經進入物質富足的時代,當代年輕人的成長過程正好躬逢其盛,生活無憂的他們唱起「五星紅旗我為你驕傲」,更具有真實的生活基礎。

任何人都無法否認,崛起的中國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8年底中國高鐵通車里程達到2.9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一。年輕人坐高鐵體面地出行、旅遊已經是一種常態。教育方面,中國正在向12年義務教育邁進,大學錄取率已經超過70%,並且每年有超過60萬人赴國外留學,今天的年輕人想接受優質的教育,早已不是一件難事。

另外,載人航天穩步前進,中國建造的國際空間站有望在2022年建成,中國自主構建的北斗導航系統也很快在2020年完成,中國距離真正航天強國的目標越來越近。文化方面,《戰狼2》、《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流浪地球》等電影大片,讓年輕人從視聽感官層面更真實的體會到中國崛起的真實,這一切都為年輕人成長為「小粉紅」創造了條件。

中國空間站有望在未來幾年建成。(VCG)

更重要的是,他們不僅是在國門內的「自我感覺良好」,而是遊歷世界後的對比體驗。當代中國年輕人是大規模走出國門的第一代,不僅每年有幾十萬青年人赴美、英、法、德等國留學,且年出境旅遊人次達1.5億,年紀輕輕走遍天下正變得稀鬆平常。「越出國越愛國」是年輕人經常表達的真實感受,在世界轉一圈後,很多年輕人不免感歎「還是中國好」。看遍世界後,證明中國崛起是貨真價實的存在,年輕人自然會從內心深處產生對自己國家和民族的自信。

當然,也可以說是當今世界不夠好,沒有對中國青年形成足夠的吸引力。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後,西方世界確實面臨很多挑戰。經濟增長乏力,難民危機更讓歐洲矛盾爆發,社會騷亂、恐怖襲擊時有發生;美國社會的種族問題、槍械氾濫問題、搶劫治安問題等等,都戳破了年輕人對西方的美好想象。其他第三世界國家發展緩慢,社會問題叢生,更促使中國年輕人認識到國家自身發展的成功和可貴。

今天的世界正處在民主低潮期,西方民主國家紛紛遭遇社會困境,美國民粹崛起,走向封閉保守;英國脫歐難脫,陷入民主陷阱;法國、德國被湧入的難民搞得社會矛盾頻發;民主引發的中東亂局不可收拾,全世界都在反思民主體制可能存在的問題,連提出「歷史終結論」的福山(Francis Fukuyama)亦對美式民主提出質疑。這一思潮亦影響今天的中國年輕人,再遇上香港反修例示威風波,讓他們能夠更理性地認識中國自己的文化與西方的「自由民主」。

顯然,與1980年代蘇聯的沒落和西方的欣欣向榮不同,今天的世界局勢是,中國正在崛起,西方正在應對困局。現實是最有力的意識形態宣傳,在不同的世界現實中,自然會形成不同的價值取向。蘇聯在1980年代造就「崇美派」,中國在今天崛起「小粉紅」,兩者都有其實事求是的現實邏輯,世人不難理解其中的奧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