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切香腸戰術再奏效?中國初步實現對萬安灘附近海域管控

撰文:褚文
出版:更新:

持續數月時間的中越萬安灘對峙雖然影響到兩國關係,以及給區內帶來不穩定因素,但北京在南海所實施的被外界稱為「切香腸」的戰術再次奏效,即中國初步實現對萬安灘附近海域的常態化管控。

中越萬安灘對峙 北京佔主動

位於南海西南遠離中國大陸1,500公里的萬安灘雖然地處中國申索的南海九段線內,但長期被緊鄰萬安灘的越南所實際控制,後者甚至在礁盤上架起多座高腳屋,加上海上力量孱弱,中國實在鞭長莫及。

中國海警3901艦。(資料圖片)

但這一局面逐步顯現變化,具體表現為中越在萬安灘附近海域爆發自2014年海洋石油981事件以來的最大規模的海上對峙事件,且事件已持續至少5個月時間,暫無平息迹象。

根據多維新聞稍早前的報道指,對峙期間,中越兩國出動大批公務船、不明性質的漁船進行對峙,甚至出現「海上別車」的危險舉動。

在對峙最為激烈的當口,一說中國派出80艘船隻。越南有軍官則在10月7日則指,中國在對峙海域部署40艘船隻,越南則出動50艘船隻以「捍衛主權」。

雖然具體情況不明,但公開的報道顯示,中國至少派出海警艦船3910艦、37111艦、35111艦、46303艦、3402艦、3412艦、3308艦,其中3910艦是萬噸級船隻,曾被日本稱為「海上巨獸」。越南則派出KN472、KN468和CSB系列公務船。

中國「海洋地質九號」。(資料圖片)

無論是噸位還是性能,中國海警船均遠遠強於越南公務船。在佔據主動權後,中國「海洋地質八號」勘探船較為順利地完成所有勘探任務,且勘探最遠位置一度靠近越南近海。

在完成勘探任務後,「海洋地質八號」返航,但北京並未打算停止行動,而是派遣「海洋地質九號」勘探船接替在萬安灘附近海域實施「輪戰」式勘探。中國海警船也得以持續在該海域保持存在。

最新消息指,在返港維護補給後,中國海警35111艦於11月2日再次從海南三亞港起航,南下南沙渚碧島,後於11月29日離開港口直奔萬安灘海域。國際海事船舶定位網站顯示,該艦目前以3至4節的航速,在萬安灘附近海域實施低速巡邏。

與此同時,中國海警5403艦也離開海南母港,赴萬安灘海域實施巡邏。有聲音指,這標誌着中國海警艦在萬安灘附近海域實現常態化巡邏和執勤,這對越南來說,是個警告和震懾。

海洋地質八號調查船在大型漁船的護衛下進行勘探作業。(微博)

究其對峙事件緣由,中國並未在萬安灘附近海域先行一步,或者說「先開第一槍」。實際上,事件起因被指是最遲是今年5月,萬安灘附近的南崑山盆地出現受僱於俄羅斯的日本鑽井平台在實施作業,而俄越在此合作多時,這一最新舉動引發北京不滿。

越南挑頭,中國反制,萬安灘的局面由越南實控轉變為中國初步實現常態化巡邏,這種漸進式的策略被認為是「切香腸」戰術。外界多認為,中國在南海還有其他熱點地區多采取這種策略。

如釣魚島海域,早期由日本實際控制,但東京在2012年擅自實施國有化,導致中國激烈反彈,並借海上力量的壯大,實現對釣魚島的常態化巡邏,進一步坐實釣魚島的爭議性,從而迫使日本不得不面對如今的「窘境」——日本再也無法實控釣魚島。

中國外交部副部長羅照輝(右)和越南外交部副部長黎懷忠在北京會晤。(外交部網站)

如黃岩島,早期由菲律賓實控,但馬尼拉於2012年派遣軍艦抓捕中國漁民而引發對峙事件,中國在隨後的較量中完全取得黃岩島的控制權。中國少將金一南稍早前稱,中國有意圖在黃岩島實施人工造陸,但時間未定。

如中印邊境的洞朗地區,於2017年爆發差點引起兩國邊境戰爭的對峙事件。經過前線較量和高層的博弈,中印同意各撤一步。雖然中國看似並未佔據優勢,但北京已然實現實控洞朗,並全面要塞化的目標。

目前中國已在南海萬安灘附近海域佔據主動,但並沒有打算進一步擠壓越南在該海域的現有的力量,反而是以高姿態與越南方面主動就邊境問題進行接洽。

11月17日,中國外交部副部長羅照輝和越南外交部副部長黎懷忠在北京舉行中越政府級邊界談判代表團團長會晤。兩國表示,認識到相向而行管控海上爭議至關重要,強調穩步推進海上共同開發,共同維護海上和平穩定和兩國關係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