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以翔逝世】公共場所難覓「救心機」 內媒揭部分設備無法取出

撰文:彭琤琳
出版:更新:

35歲的台灣藝人高以翔於內地拍攝節目《追我吧》時猝死。據報有現場目擊者稱,事故發生後救護人員並未於15分鐘內到達,也並未使用自動除顫器(AED,又稱救心機)為高以翔施以最有效的初期急救措施,以至於錯失了挽回他生命的「4分鐘黃金時間」。
AED和急救常識引起熱議後,內媒《紅星新聞》近日的報道揭露,AED在內地的推廣普及,遠達不到「4分鐘」救命要求,即使是在北京的大型商圈、地鐵等公共場合,仍難覓AED身影。

報道稱,微信小程序「救命地圖」收錄了北京地區的AED設備分布,顯示呈現極度不均的狀態:以朝陽區為例,在三里屯及國貿的核心區域,AED設備布置的較為密集,但在稍靠近東南方的九龍山及百子灣一帶,AED設備的數量則寥寥無幾。除此以外,多個地圖app顯示,西單、王府井等北京多個大型商圈,甚至北京地鐵、火車站等公共場所也難尋AED。

此外,地圖上搜尋到的部分AED設備所位於寫字樓內,屬於企業捐贈。該AED設備負責人表示,設備為其所在公司管理,但也可以外借給公眾使用,只是幾乎沒有被借出使用過。這名負責人還解釋說,考慮到丟失風險等原因,該設備一直都是存放在門店之內,所以當員工們下班的時候就無法被取出。

理想情況下,商場、地鐵站、機場、高鐵站等公共場所都應該配備AED設備。(資料圖片/視覺中國)

另據「救命地圖」的創始人Lisa介紹,理想情況下,商場、地鐵站、機場、高鐵站等公共場所都應該配備AED設備,但目前內地實際AED設備配置情況卻遠遠達不到要求。她說,目前深圳和上海是國內AED配置做的最好的城市,但是去年測算的時候,深圳的水平為平均1.5公里範圍內一個,仍未達到「4分鐘」這個要求。

「黃金4分鐘」指的是業內認可的最佳救援時間。Lisa認為,最理想的情況是,以事故發生地為圓心,在步行4分鐘以內的地方都應該部署一台AED設備。患者倒地後的「4分鐘」內越快進行心肺復蘇(CPR)並配合AED設備,越能提高猝死者的生存率。

台灣藝人高以翔於內地拍攝節目《追我吧》時猝死。(微博圖片)
+10

報道同時指出,AED作為一項供非專業醫療人士使用的社會化急救設備,儘管操作簡單,但不是家用的理療設備,不允許在市場上由公眾隨意購買,而內地也尚無文件規定該設備應該強制安裝在特定區域。

至於為什麼AED在內地如此稀缺?Lisa表示,目前AED設備還沒有統一的管理機構,而且購買者或者捐贈者也各不相同。北京市應急志願者總隊急救隊隊長石洪則認為,3萬元(人民幣.下同)左右的一台機器,如果想普及,費用很大,「哪個機構能埋單?」

而中國紅十字會總會賑濟救護部相關人員補充說,AED設備確實能夠提高救治的成功率,但推廣急救知識的普及更為重要。

(紅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