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是國民黨的「原罪」更不該是「禁忌」

撰文:司馬台
出版:更新:

2020年台灣大選結束,慘敗的國民黨忙着抓「戰犯」,黨名「去中國」再度成為討論議題。本土派說,黨名中的「中國」讓國民黨始終除不去「外來政權」標籤,青壯派則說,改名能呼應這次台灣大選的「主流」民意,且現有的黨名是沿襲興中會、同盟會、中華革命黨而來,改名不應該是「禁忌」,而是可以在黨內討論後決定的「議題」。

國民黨「去中國」,洪秀柱說「不如解散算了」。(VCG)

先說結論,立足台灣的國民黨若最終決定黨名「去中國」,不僅是徹底否定了創建中華民國、打造台灣經濟奇蹟、推進台灣民主進程等「黨的輝煌歷史」,也辜負了在這次選舉中超過550萬將票投韓國瑜的「中華民國派」堅定支持者。如果真的改名了,甚至只是成為「議題」,就像前國民黨主席、「柱柱姐」洪秀柱批評的,「不如解散算了」。

倡議國民黨黨名「去中國」改名的國民黨人,打着「改革」旗號站在道德高地,指責不許討論的一方是陷入「中國迷思」,是沒有徹底檢討國民黨無法與自認「天然獨」的年輕族群對話的根本原因。

必須質疑,這些所謂的「改革者」,發言的基礎是站在「個人的政治前途」還是「國民黨的前途」?真的認為「黨名去中國」,是國民黨改革的「當務之急」?國民黨從此就能去除「外來政權」的標籤?

相反的,必須說,「中國」不僅不是國民黨的「原罪」,而是再起的資產,大聲說出「兩岸統一」之必要,更不該被重生的國民黨視為「禁忌」。

2020年台灣大選,仍有超過550萬人是「中華民國」堅定支持者。(洪嘉徽/多維新聞)

「去中國」主張的謬誤

主張國民黨黨名「去中國」的「改革者」說,改名後的就可以撕去「外來政權」標籤,。台灣輿論對此已有許多批評,其中又以「改名叫劉德華,就能變成萬人迷?」直接點破其中的荒謬之處,國民黨立委陳學聖說得更明白「民進黨黨名沒有台灣,難道就不本土?新黨黨名沒有中國,難道就不親中?」。

是以,民眾如何定位一個政黨,根據的是政黨的中心思想及政策主張是否符合投票當下民眾的需求,質言之,將「去中國」當成大敗後的「改革」主張,除了藉此吸引媒體關注獲得聲量外,看不出與改變國民黨體質、建立與青年對話基礎有何關連性。

以「外來政權」形容國民黨黨名的「原罪」,是抹殺了兩岸分治70年來,國民黨為台澎金馬地區付出的種種努力,如果真是如此,蔣經國不應該被認為「被台灣最有貢獻總統」,尹仲容、李國鼎、孫運璇等人打造的「台灣經濟奇蹟」不該一再被提起,甚至韓國瑜根本不可能在2018年九合一選舉中掀起「韓流」,將「撕去外來政權」標籤當成黨名「去一中」的理由,看到的只是倡議人的「心魔」。

國民黨15日召開中常會討論總統大選後黨主席請辭一案,數名青年黨員在中央黨部大廳高舉「清黨 反紅統」看板抗議,與黨工、保全發生衝突。(中央社)

再者,國民黨確實曾有興中會、中國同盟會、中華革命黨等「改名史」,但只提到改名而不談「為何而改」,那是刻意的誤導、蓄意忽略國民黨過去的每次改名都是因應時代變遷,國民黨體察民瘼,因此變更黨的中心任務,同時讓黨名「應時而變」。

退萬步言,如果「改黨名」真的被國民黨人視為「改革之必要」,也應當是在確定中心思想、當前任務、決策結構等更重要、更該被優先改革事項都完成之後的討論事項,絕不是此時應該討論的。況且,吳敦義在2017年出任國民黨主席時就喊出「革新、團結,2020重返執政」口號,當時也沒見到有誰將黨名「去中國」當成「革新事項」的人。

「中國」是國民黨再起的資產

面對蔡英文出乎意料得到817萬票超高支持度的打擊,不能苛責部分國民黨人產生「自我懷疑」,甚至倡議黨名「去中國」。

告別選舉激情,迴歸現實,必須理智的向國民黨提出建言,「中國」是國民黨再起的資產,「兩岸統一」不應是禁忌,理由有三點。

其一,雖然蔡英文以「抗中保台」主張立下「蔡英文障礙」,仍有逾550萬「中華民國」的堅定支持者,國民黨大敗後即「去中國」,向所謂的871 萬「主流民意」靠攏,無啻是對這些人的背叛,須臾之間又失去不少支持。

其次,國民黨「去中國」後,告別「創建中華民國」、「打造台灣經濟奇蹟」的榮光後,與親民黨、新黨何異?宋楚瑜、郭台銘之所以無法輕易的以「我是永遠的中華民國派」取得支持,反而在激化的選舉中再次失去台灣立法院舞台,根本原因就在於中華民國的創建者「別無分號」。

再者,「統一」本來就是《中華民國憲法》與《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的精神,但國民黨人卻落入民進黨以「台灣價值」、「天然獨」話術及網絡聲量設定出的「主流民意」情境中,不敢挺身而出「護憲」,又怠於建構論述,最終只能拿香跟拜,以致失去台灣人民信任。

中常會15日檢討敗選和處理黨主席吳敦義請辭案。會場外,有青壯派黨員呼籲改革。(中央社)

「蔡英文2.0」贏得大選 仍有層層考驗

「蔡英文2.0」之所以能夠贏得大選,除了習近平因素、香港因素,很大程度也在於她不再以「中華民國」為禁忌,模糊了「藍、綠界限」,並將「台獨」主張往前推進到「拒統」界限,迎合了大多數對「統一」恐懼的台灣民意。

現實的說,蔡英文奪取的「拒統」高地,的確讓她成功連任,並延續民進黨的全面執政,但她的「基礎」是否穩固?單邊壓寶美國是否真能讓台灣人民安居樂業?相信是許多人心中的問號,有待時間考驗。

至少,當下至少有550萬台灣人民對於蔡英文第二個任期能否讓人民安居樂業是存有疑問的,主張黨名「去中國」的「改革者」就忙不迭的要向817萬票那方「投降」。不管從哪方面看,都比較像是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着想而不惜以國民黨的未來為「祭品」,將國民黨推入「死所」的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