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關係】台學者:軍機繞台是北京對華府釋出不滿

撰文:林仕祥
出版:更新:

賴清德2月2日至9日訪問美國。賴清德即將於2020年5月就任台灣副總統一職,而此次華府行走入白宮國安會,在「國家祈禱早餐會」位置在最前排,與美國總統特朗普同場,被認為是台美關係的重大突破。
台灣學者認為,這意味着台美關係的進一步強化,美國利用模糊空間打擦邊球,給予台灣實質上的支持,而解放軍軍機連兩日的繞台,應該是北京當局向美國表達不滿的訊息。

顏建發表示,共機連兩日的繞台,應該是北京當局向美國表達不滿的訊息。(多維新聞)

台灣民主基金會副執行長、健行科大企管系教授兼國際合作處處長顏建發接受採訪表示,台灣與美國在形式上並非邦交國,外交工作只能不踩底線,儘量突破界線,做到實質效果,「打擦邊球」,給予台灣實質的支持。他認為,賴清德現在其實就是一位民間人士,但大家都知道未來賴將成為副總統,所以保有模糊空間,與特朗普甫當選時與蔡英文的通話「如出一轍」。

蔡英文須顧忌國際反應與台灣內部和諧

顏建發分析,美國對台灣的支持,不可能一次踩油門踩到底,否則對岸會有更大的反彈,例如這次解放軍軍機繞台,很有可能就是針對賴清德的華府行,雖然有人猜測這是例行性演習,但例行性演習的時間可以挪前、延後,也有人猜測北京當局現在如臨大敵,必須先把外面情勢穩定,但應該還是跟賴清德訪美有關,時間恰好在賴訪美回台當天。他說,北京當局等於是放一個訊息給美國,說明自己的界限在哪裏,並表達反對和不愉快的意念。

顏建發表示,只要台美雙方的互動沒做到很超過,北京當局大概也拿台美雙方沒辦法,因為對岸武漢肺炎疫情嚴重影響經濟,台美兩邊如果做得太過,對岸仍將給予巨大反彈,那這對台美雙方都不是好事,所以台美關係必須慢慢推展,「所謂狗急跳牆,一方太過的話,另一方只好放下目前的理性安排,走另外一條路」。在這個狀況下,台灣跟美國都希望低調行事,蔡英文也公開說,賴訪美是個人行程、民間邀訪,就是蔡想把情況壓到最低調的狀況。

台灣副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左)3日抵達美國華府。(中央社)

但顏建發也認為,北京當局目前設下的空間太緊了,其實對岸可以做很多解釋,也就是說,就算台灣總統訪問華府又怎麼樣呢?中美建交公報也沒提到不準台灣總統訪華府,所以這個空間很大,「現在就是比實力,中國能不能吃下這個」,北京當局會自己評估,假如情況越來越差,那就更沒有討價還價的籌碼,現在就看中共方面要怎麼解釋,要不要務實。他稱,目前來看,北京當局有很多東西都不務實,才導致兩岸走到現在的僵局,「他沒有獲得什麼,失去更多」。

至於北京方面是不是會有更進一步的反制,顏建發說,就要看蔡英文520談話會講些什麼東西,如果沒有那就是維持現狀,但就他來看,蔡其實已經得到她想要的東西,沒必要去招惹一些麻煩,尤其美國、日本等挺台國家若希望台灣不要太過挑釁,那台灣就不能讓「朋友」為難。另外,2020年大選,藍營在台灣也拿下552萬張選票,加上潛在未投票的,保守估計也有600多萬人,蔡英文就算想怎樣,也要顧及這些人的想法,重點還是內部的和諧。

美中關係起變化兩岸開戰機會低

至於北京現階段有沒有能力對台動武,顏建發指出,目前對岸還沒有能力開戰,因為一旦對岸動武,美國勢將介入,連帶着日本、韓國等也會參戰,歐盟、印度等國也會進來撿一點便宜,當這些國家都介入後,世界上大多數的國家一定都會站在美國這一方,所以北京當局貿然開打,失敗性很高,對自己不利,但若準備好再打,那很難不被其他國家發現。

台灣統蔡英文10日上午到桃園出席論壇活動。(中央社)

但顏建發坦承,中國大陸和過去相比,確實現在的軍事實力較為強大,經濟實力也夠,但目前挑戰美國仍相當困難,北京如果開戰,他打得不只是台灣,而是跟美國有關的這一集團,尤其台灣是第一島鏈,若被北京拿下,等於是美國放棄在亞洲的利益,台灣具戰略地位,這塊土地已經不是台灣自己要不要的問題,是美國不會讓北京拿去的問題。

顏建發強調,過去有一句大家朗朗上口的句子,「中美關係再好也不會好到哪裏,再壞也不會壞到哪裏」,意思是中美關係大體上不會變動,但那是見樹不見林,若長期來看,中美關係確實有在變化。他指出,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時,美國內部已經出現反中情緒,不僅希拉里(Hillary Clinton)反中,特朗普更是反中,反中已經成為美國共和黨、民主黨的共識,讓美中關係來到一個新境界,目前來看,中美關係的走勢在往下走,且還看不到底,隨着中國崛起,美國身為衛冕者,一定會想把挑戰者壓下來,其他人也都「西瓜靠大邊」博取利益,和美國一起對中國進行「三明治壓力」。

中美爭奪利益 台灣缺少模糊空間

顏建發也指出,過去兩岸保有一定的模糊性,可在中美兩造尋找空間,是因為國民黨執政時,兩岸的敵意比較像是自家人的矛盾,但民進黨走的是另一條路,發生矛盾時是敵我矛盾,這時候台灣想在兩邊遊走就很困難。但他也稱,如果可以做個實驗,讓過去的馬政府對上現在的特朗普政府,他相信馬政府必須要去調整自己的兩岸政策,因為台灣向來是在兩強中做選擇,如果中美雙方都在吵架、爭執利益時,哪有什麼模糊空間可以選擇,2008年到2012年,美國需要北京幫忙的地方很多,包括中東、朝鮮等議題都需要北京幫忙,兩岸經貿交流對自己也有好處,但在之後中國崛起後,美國就發覺不對勁,開始重返亞太戰略,既已越過那條線,就不可能再回頭,所以兩邊衝突越來越激化。

顏建發並認為,除了中國外,美國也將俄羅斯當作假想敵,但就他看來那就是一個陪榜,從特朗普的通俄門來看,特朗普的戰略角度是想聯俄製中,跟朝鮮聯合起來一起把中國掐死,一旦這個格局確立,除非北京方面投降,否則美國不會放過中國。

若中國大陸內部壓力過大,北京有無可能借由操作外部議題轉移焦點?顏建發表示,從邏輯來看,當只有內部壓力時,執政者知道這個壓力源在哪,也知道自己能撐多久,相對好處理,如果又對外製造一個壓力源,不但對自己來說是兩邊受敵,外部壓力源更是一個不確定的東西,從文化大革命和天安門事件的例子來看,當時中國大陸也面臨外部壓力,但還是優先處理內部問題,這是因為,如果要透過外部壓力轉移焦點,前提是自己的實力還很好,只是聲望不高,但如果目前能力已出現問題,轉移焦點只會讓自己變得更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