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疫情常態化」聲浪增 如何計算成本效益?

撰文:趙觀祺
出版:更新:

截至2月24日24時,就全國新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內地累計報告確診病例77658宗,累計治癒出院病例27323宗,累計死亡病例2663宗,其中湖北省新增確診病例499例,湖北外新增病例9例。
自武漢1月23日封城計起,按官方數據所見,全國疫情已逐漸緩和,內地輿論亦不時出現「疫情常態化」的論調。

胡錫進:現實沒錢比低感染率可怕

為何要提倡「疫情常態化」呢?官媒《環球時報》總編胡錫進就在2月16日於自家微博直言:「你自己繼續躲在家裡沒問題,隨你。但對很多人來說,現實的沒錢了,比已經降到百萬分之零點一二的感染機率更加可怕。人不僅要活著,還要有尊嚴地活著。」

中國進入「防疫模式」,市面尚未回復往昔繁華。(資料圖片)

用個最極端最誇張的比喻,數以億計的國民都是民工或個體戶,可支配月入數千人民幣手停口停,溫飽水電養妻活兒迫在眉睫,當中很多人情願冒「病死」的風險,都要先避免一家大小「餓死」。內地在2月初就廣傳一篇網絡文章,題為〈你沒窮過所以不懂,為什麼他們急著出門〉,講解低收入一族的焦慮和困境。

實則「常態化」一說的立足點是疫情經已緩和,每日新增確診數字持續下降,病毒的傳播途徑亦較為清晰,因此毋須14億人都因噎廢食,一刀切封城犧牲日常活動,埋下大規模失業和中小企破產的風險。早在兩個星期前,內地便推行「封閉式管理」,各地按自身情況因地制宜,平衡防疫和經濟所需。

由「國家主導」過渡為「社會主導」

從防治角度看,「黨領導一切」下不會亦不傾向說明,但實際上就是轉移防疫責任,由「國家主導」過渡為「社會主導」。1月底全國封城之初,由於各地政府瞞報漏報嚴重,中央機關亦一度掉以輕心,故此事態一發不可收拾,遠超個人或個別組織所能應付,國家不得不全力介入,執行「堅壁清野」和「源頭堵截」。

▼按圖學會選購正確口罩,及其他防疫小知識

+1

事隔一個月,雖然中央領導人強調「拐點」尚未到來,但至少全國新增病例已壓到每日幾百宗,主要集中在湖北,那麼是時候重新計算防疫的「成本效益」:黨政機關可以只為了減少一個國民的患病機會,叫停全國經濟活動,也可以為了防止長遠經濟發展受損,接受一旦重啟生產秩序,國民要承受染病的風險。

新型冠狀病毒傳染力強,死亡率比流感高得多,再加上症狀之嚴重,更足以癱瘓醫療系統,但疫情未兇猛得迫使人人都要非此即彼,在「病死」和「餓死」之間作抉擇。經過1個月的封城、動員和警戒,防疫意識已深入民心:個人勤洗手戴口罩,避免群聚約會;企業做好檢疫工作,密切留意員工健康狀況。

偶見「異常病例」促官方小心

官方的如意算盤很簡單,「國家主導」的強制封鎖和全國停擺正式功成身退,結束高成本防疫的階段。由於公共衛生已構成社會運作主軸,政府可進一步「常態化」,只在公共場所和交通要衝作檢疫,確保防疫物資充足,集中醫療力量於重症治療,以及追蹤堵截社區傳染,其餘就由社會力量自覺負起防疫責任。

↓↓點擊下圖睇各款口罩抗疫能力↓↓

+24

迄今為止,黨政機關都未敢於「引導」社會力量,暫時限於「辯證地」緩緩摸索,具體表現於一邊鼓勵和宣傳企業復工,公布外資和「規模以上企業」重啟生產的消息,一邊卻反覆指出疫情未定,勸籲國民不要鬆懈而功虧一簣,國民亦大體自覺,一線城市便未重睹昔日道路擁擠,消費場所熙來攘往。

官方小心翼翼事出有因,新病毒案例或包括「無症狀帶原者」,而部份患者的潛伏期超過14天,也有出院病患疑似復發或二度感染。按各方專家所言,大多認為上述情況實屬罕見,或是檢測不周所致,毋須過於憂慮。實則所謂「疫情常態化」,既取決於公民素養,也要賭一賭「異常病例」爆發的機會率。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