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官方自評正面 提倡「全週期管理」有弦外之音?

撰文:趙觀祺
出版:更新:

3月1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赴武漢考察,其間談到如何「補齊治理體系的短板」,並就此提出樹立「全週期管理」:「要著力完善城市治理體系和城鄉基層治理體系,樹立『全週期管理』意識,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新路子。」
從中央黨政文件看,就自身的疫情處理表現,官方的定調是非常正面的,通常開首就強調「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中間點評有甚麼地方做得可接受,但還有改善空間,是之為「工作要求」,而最尾則帶上一筆,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尚有「短板」要補上。

針對吏治和行政問題

官方文件用上「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一詞,實質內容是如何調整行政系統,涵蓋應急管理、公共衛生和城市治理等等主題。另外以這名詞作概括,相關文件亦批評幹部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臨陣脫逃」等等,事實上官方亦稱已就防疫表現作考核,數以千計的幹部被追究責任。

武漢市為是次疫情的重災區。(資料圖片)

政治問題屬於吏治問題,防疫過失屬於行政問題,而「全週期管理」大概亦是遵此思路。根據官方「中新網」所講,這個名詞來自企業管理,意思是要求管理層就產品的「生命週期」,由鎖定需求、規劃設計、生產經銷到保養回收,做得到適當和及時的安排。

套用這一套語言,就是作為管理層的幹部,要多聽市民「顧客」的意見,做好城市這個「產品」的經銷和運作。驟耳聽上去,其實和一般對官員的善意要求沒太大分別,分別就只在於多了個籠統名詞,可是根據個別官方專家的自家解讀,他們似乎從中滲入了行政和吏治以外的原素。

基層機關無法應付「社會需求」

中央黨校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副教授張林江表示,城市管理涉及政府、市場和社會三方力量,疫情顯示中國須「強化社會子系統的彈性和韌性」。他又不點名以武漢為例,指疫情在「超大城市」發生後,由於「基層社區,街道工作人員和志願者數量有限」,無法處理居民需求。

按圖了解專家防疫招式(【防疫】摸面易中招!不自覺每小時會摸23次!教你4招戒自摸):

+32

究竟是甚麼「需求」呢?在疫情高峰期,武漢市內不時傳出慘劇消息,市民或是困在家中交叉感染或是重病臥床在家等死或是未及入院便病逝醫護則痛陳物資和人手不足,外來民工流落街頭。時至近日,仍有市民投訴天價食用,甚至在領導人視察時「冒險」投訴:「(官方菜價)假的,都是假的。」

張林江要舉例的話,也可提及作為「官方慈善機構」的紅十字會:被指有大靠山的「莆田系」醫院多年來捲入諸多爭議,卻獲湖北紅十字會配給萬計口罩,數量比前線醫院所得更多;繼而有男子駕駛武漢市政機關車輛,從市紅十字會倉庫拿走一整箱口罩,公然表明是領導需要。

專家倡「保護社會的自發免疫功能」

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副院長鄢一龍則認為,「全周期管理」一則要做到「源頭治理、早期控制」,總而言之要防患於未然,二則要「保護社會的自發免疫功能」,其主旨為:「能夠處理分散性資訊,應對分散性危機,能夠做出快速反應,進行自我適應式的調整」。

冠狀病毒在不同環境存活情況(【防疫】摸面易中招!不自覺每小時會摸23次!教你4招戒自摸):

+9

話說得抽象又婉轉,回顧疫情發生前因後果,各級機關瞞報漏報、避重就輕、互相卸責全部紀錄在案,更甚者是有醫護就疫情私下示警,亦遭公安機關拘留和訓誡。眼見官方如此有自信,言之鑿鑿「可防可控」,國民可說是毫無戒備下一頭栽進疫情,而現時內地累計確診病例超過8萬宗,數千人病亡。

官方處理上述爭議事件,一貫以「個案」視之,而到了評估防疫「大局」,自我評價又截然不同。至於未來會否放寬言論空間、更重視基層幹部、為民間自發組織「鬆綁」等等,就且看言者諄諄之下,聽者是否依然藐藐了。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