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評】特朗普不顧疫情強推《台北法案》 觸碰北京「逆鱗」

撰文:孫飛
出版:更新:

當地時間3月27日,美國白宮新聞秘書辦公室網站公開消息稱,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已在3月26日簽署了由眾議院和參議院先後全票通過的「2019年台灣盟邦國際保障與強化倡議法」(2019Taiwan Allies International Protection and Enhancement Initiative Act),簡稱《台北法案》(TAIPEI Act)。

由於目前新冠疫情正在包括美國在內的全球各個地區急劇蔓延,該法案的出台尤其顯得有些不合時宜,也進一步折射出美國對「全球領導者」的執念和對中國崛起的糾結,以及干預甚至是遏制的強烈意願。

台灣問題被中國認為事關「核心利益」,美方此舉無疑觸碰了中國的「逆鱗」。台灣海峽也因之增添了新的變數。

這項法案對於台灣外部環境變化的干涉事項格外引人注目。該法案呼籲美國行政部門對於明顯增強、強化或升級與台灣關係的國家,應考慮增加與該國的經濟、安全及外交接觸。反之,對於採取嚴重或重大行動對台灣安全繁榮造成傷害的國家,美方應考慮改變與該國的經濟、安全及外交接觸。另外,法案還敦促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應該和國會協商,尋求機會進一步增強美台雙邊經貿關係。在國際參與部分,美國將在適當的情況下,支持台灣成為所有不以主權國家為參與資格的國際組織會員,並在其他適當組織內取得觀察員的身份。

這則《台灣法案》,只是美國近年密集推出一系列涉台法律的其中之一。自2018年以來,美國通過的《台灣旅行法》允許美國與台灣高級別官員互訪,《2018年亞洲再保證倡議法案》提出定期對台出售防禦武器,《2019財年國防授權法》提及美國應強化與台灣的防衛和安全合作,《2020財年國防授權法案》要求美國與台灣建立網絡安全機制。另外,美國眾議院已經通過「台灣保證法」,該法案重申美國對台灣地區軍售、貿易、互動等原則,不出意外的話,該法案將獲得參議院將高票甚至全票通過,並將獲總統特朗普簽署。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中美就新冠病毒的名稱和來源大打「口水仗」的同時,還有一些危險的「小動作」。3月23日,美國導彈驅逐艦「貝瑞」號(USS Barry)在執行印太安全任務時曾發射「標準二型」中程導彈。中國海軍當天即在官方微博發佈了在南海某海域上空展開協同反潛訓練了畫面。更早前,美國媒體曾報道美軍艦隊3月中旬曾多次進入中國南海,並與美軍其他艦艇展開聯合行動。不知是否巧合,中國於近期在南海島礁啟用了綜合研究中心。

3月23日,羅斯福號航母戰鬥群的護航艦巴瑞號(USS Barry DDG-52),破天荒在台灣東南部外海,進行標準2型飛彈射擊。(網上圖片)

新冠疫情正在全球迅速蔓延並導致人口大規模死亡,美國自身的疫情更是不容樂觀,自3月23日至26日連續4天單日新增確診數量破萬,截至3月27日已有8萬餘人確診,1千餘人死亡,而且這些數字料將繼續大幅攀升。美國由此遭受的打擊將極為沉重,美國總統特朗普本人已經認為本國處於「戰時狀態」。但是即使在這種嚴峻局勢下,美方仍然主動向中國挑釁和示威,難道在美國政客的眼裏,挑戰中國比防控本土的疫情更加重要?

不排除這種挑戰的動作中包含禍水東引、轉移矛盾的動機,但是美方的決策更需要基於現實考慮。無論如何,中美經濟體系早已密不可分,正如3月27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特朗普通話時所說,「中美合則兩利、鬥則俱傷」。如果中美關係進一步惡化,使得與中國的合作關係越來越變成競爭甚至鬥爭關係,只會對美國本國疫情防控起到反作用。

另一方面,美方不斷挑戰中國,不僅再一次暴露了美國政界普遍籠罩着的一種「魔咒」,即對「全球領導者」地位的頑固執念,以及為此需要遏制中國的繼續發展和崛起,也進一步展現了美國遏制中國的強烈意願。美方可能願意承受很大的代價來達到挑戰和遏制中國的目的,不排除在美國本國疫情結束之後,對中國的施壓將會有所加碼。

不過,美方主動尋求惡化中美關係的舉動,對於維持美國「全球領導者」形象,恐怕不會是加分,而會是減分。在全球抗疫的關鍵時刻,尤其需要中美這兩個大國擔負起更多責任。如果兩國再度打起「口水仗」,甚至兵戈相向,惡化全球形勢,對抗擊疫情不僅無益,而且有害,又如何能夠獲得全球的尊重與支持?

至於此次出台的《台灣法案》,在美方展示了干預中國的強烈意願之後,該法案究竟會是「淡倉支票」還是被疫情耽擱的「危險警吿」,還需進一步觀察。但是不論如何,台灣海峽已經因之又增添了新的變數,招致中國大陸對美或對台的新一輪強烈反應也將無可厚非。

推薦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