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小漁船撞破大軍艦? 中日東海撞船事件的細節和疑點

撰文:王新
出版:更新:

不得不說,國與國之間關係的複雜,無法用「友好」或者「不友好」來簡單表述。就在2月,日本向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簡稱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正嚴重的中國捐贈物資,且在外包裝上貼附日本長屋王所著「山川異域,風月同天」8字漢詩,空前打動了中國民間輿情,而此後日本疫情爆發,中國也大量回贈口罩等物資:中日民間情感割裂似乎得到了某種程度的修復和彌補。

但3月底,中日卻在東海發生了撞船事件。日本統合幕僚監部3月30日通報,當地時間20時28分左右,海上自衛隊「島風」號驅逐艦在東海公海海域與一艘中國籍漁船相撞。日本媒體NHK表示,衝撞造成「島風」艦左舷後方水線上五米處出現長1米、高20釐米的破損,艦員沒有傷亡。中國漁船上13人也沒有大礙。事後兩船均可自主航行。中國外交部3月31日在回應此事稱,事故導致一名漁民腰部受傷,中國海警已進行現場處理。

日本海上自衛隊「島風號」。(網絡圖片)

雖然事後中日雙方在事件姿態過程中似乎都表現克制和理性。但是通過官方通報,還是覺得不少細節耐人尋味。

首先,是茫茫大海之上兩艘船怎麼就撞上了?雖然撞船的時間是當地時間30日20時30分左右(北京時間30日19時30分),已經日暮之後,但是在大洋之上,船與船之間的碰撞除非是故意的行為,否則相撞的機率非常的小。所以,如果說此次裝船純屬於意外是在讓人無法接受。

其次,是「小」漁船撞破「大」軍艦。這個更加離奇,要知道,海上兩船相撞,一直以來就是大噸位佔據絕對優勢。多家媒體的綜合報道資料顯示,「島風」號驅逐艦(編號DDG-172)是日本海上自衛隊的第三代導彈驅逐艦,該艦是「旗風」級驅逐艦的二號艦(共兩艘),1988年服役,艦長150米、艦寬16.4米,核心武器與太刀風級驅逐艦相似,滿載排水量5,900噸。

中國漁船的具體信息未有披露。網絡有文章稱中國漁船是排水量100噸左右的漁船,暫未得到官方消息印證。不根據公開資料「中小型捕撈漁船一般為數十至數百噸;大型漁船達千噸」推測,以及把「島風」號驅逐艦撞破,以及當時中國漁船上的船員總共只有「13人」的綜合信息判斷,中國漁船應該更可能是遠洋漁船,不過根據人員配備數量,有可以判斷其不是「達千噸」的特大號遠洋漁船。

2019年5月29日,解放軍派出「運-8」電戰機飛越對馬海峽,「運-9」情報收集機飛越宮古海峽。(日本防衛省統合幕僚監部)

第三,誰撞誰?日本方面報道稱,「島風」艦左後方舷水線上五米處出現長1米、高20釐米的破損。這樣的破損位置顯示日本軍艦大概率是被撞的一方。那麼,中國漁船為什麼要主動撞擊「島風」艦?後面的第四個細節或許包含了答案指向。

第四,日本軍艦為何出現在中國近海?根據報道,事發海域位於日本鹿兒島縣屋久島以西約650千米,FNN新聞網(富士新聞網)稱位於中國龍井(日本名:翌檜)油氣田以北。另有中國網民根據報道地圖定位發現,相撞地距離中國上海外海200公里處,距離中國浙江的舟山只有100多公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3月31日指出,「事發海域位於中國近海」。日本軍艦進入如此敏感的位置,有什麼目的?為何被中國漁船撞破後如此悄無聲息的離開?

龍井油氣田位置示意圖。(中華論壇網)

中日兩國是東亞的巨頭,但由於歷史問題、領土糾紛以及大國博弈的原因,相處並不融洽,長時間保持「政冷經熱」狀態。但自日本首相安倍晉三2018年訪華之後,中日關係出現了變化。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中日兩國相互援助,更讓兩國的關係自2012年釣魚島事件後出現空前緩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原定於4月作為國賓訪問日本,不過新冠肺炎兩國不得不於3月5日共同宣布日程延期。此次東海撞船事件實在令人意外,雖然事後雙方似乎均趨向於低調處理,但是諸多疑點還是讓輿論擔心中日關係會否再添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