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北京市被指「一刀切懶政」 首都居民為何有怨氣?

撰文:趙觀祺
出版:更新:

4月2日,官媒《環球時報》總編胡錫進在微博上載片段,顯示北京三環國貿橋早上交通狀況,回復往常擁擠,他就此認為:「在經歷了災難之後,中國在復蘇,北京在復蘇。疫情好轉是最大的經濟刺激。」

4月5日,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徐和建稱,有鑒於全球疫情不斷加速蔓延:「(北京)很有可能較長時期處於疫情防控狀態,要適應疫情防控常態化,要繼續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嚴防死守、精準防治。」

14天返京隔離令執行近2個月

對比中央的兩條腿走路方針,胡錫進講出「有序復工復產」一面,徐和建則點明「嚴防疫情反彈」一面,從文件上來說兩者沒有衝突。可是白紙黑字歸白紙黑字,現實是北京城內外可能有大批居民夾在了中間,於強力政策下進退不得。

為了配合疫情防控,北京故宮博物院已閉館70多日,並於4月5日起一連兩日舉行直播,由專家帶領觀眾「遊覽」故宮。(資料圖片)

北京早在2月10日開始復工,市政府一直十分謹慎,先是於2月14日公布「隔離令」,規定所有「返京人員」回京後,須居家或集中觀察14天。到了海外疫情大爆發,市政府進而於3月16日凌晨起,規定所有境外進京旅客一律要隔離14天,且費用自付。

在北上深廣一線城市中,首都可說是開防疫風氣之先,搶先推出強力防疫政策,原先獲得內地網民一致好評。不過到了近日,當徐和建提出「疫情防控常態化」,輿情卻似乎有微妙變化,不乏網民批評市政府推行「一刀切懶政」,輕則造成生活諸多不便,重則影響居民生計。

在徐和建發言之前14天內,北京的新增確診病例為73宗,72宗為境外輸入,只有1宗為境外輸入關聯病例,與內地整體疫情緩和的趨勢一致。實則如應用國家衛健委的風險評級建議,全市歸入低風險亦合乎標準,但實情是市政府愈防愈嚴,重申境內外入京隔離令之餘,復工安排亦似乎走兩步退一步。

按圖了解專家防疫招式(【防疫】摸面易中招!不自覺每小時會摸23次!教你4招戒自摸):

+32

「各種貸款信用卡每月都得還」

3月16日,市政府宣布速遞和外賣「可進小區無接觸配送」,但到了4月初仍見到有網民投訴,配送服務進不了所在小區。生活不便大概仍是小事,而對數以百萬計的外來人口而言,問題卻不單是進出首都很麻煩而已,其中浮現實實在在的生計威脅。

市政府於3月31日透露,部份小區為被隔離者「提供物品代購、垃圾清運、收送快遞等服務」,意思是官方照料妥當,但細味之下則反映「返京人員」一概要自費隔離,有個別網民更投訴:「沒地方隔離回不去京,有班上不了,生活壓力還都在那擺著,各種貸款信用卡每月都得還。」

就隔離外來人口,官方一向保留居家隔離選項,從未保證集中安排以方便其返京;就市內部份經濟活動,官方亦維持嚴厲禁令。名義上復工了2個月,市內裝修業卻投訴無法開工,影響準備交收的買家賣家,導致部份居民要為租屋額外支出,更波及業界人士生計,包括房地產交投生意。

冠狀病毒在不同環境存活情況(【防疫】摸面易中招!不自覺每小時會摸23次!教你4招戒自摸):

+9

防疫嚴厲但「畢竟北京是首都」

政策文件和實際執行有落差,確實是官場常態和常識,但以北京之舉足輕重,部份現象難免不令人側目。

3月1日,市政府公布推行京津冀健康碼互認,旨在方便往來頻繁的三地居民進出首都,事隔一個月,這項政策卻似已不了了之。3月19日,總理李克強召開中央防疫領導小組會議,會上指明低風險地區之間「不得再設置障礙」,「不對人員採取隔離措施」,而北京於此再次成為例外,毫不放鬆返京隔離令。

🔑🔑北京市稱「疫情防控常態化」,正反雙方各有意見。🔑🔑

+4

地方政府各自打自己的算盤,這並非北京獨有的現象,但是「首都例外論」的確深植官民心中,例如官方擬定風險評級建議,就表明不適用於北京。或者正因如此,即使北京一如其地他方,本地病例依然保持「清零」,防疫級別卻居高不下,也鮮有人點出箇中反差,質疑官方是否另有一套數據「暗帳」。

實則就北京的防疫手法,就有為數不少網民表示理解:「北京一直不封城不封小區。盡全力保證居民自由正常生活,經濟,疫情也一直可控。也可以了。畢竟北京是首都。很多措施的影響要考慮!」更有人直言:「搞笑呢,北京的事什麼時候輪到北京政府說了算了,太無知了,沒出過村兒吧?」

受疫情影響,往年於3月初開幕的全國人大及政協「兩會」今年需延期,路透社於3月中旬引述消息人士,當時預計推遲至4月底及5月初舉行。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