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戰略顧問:華為不會死也不會縮得太小 最悲觀情況是化整為零

撰文:崔德興
出版:更新:

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5月15日公布計劃限制華為利用美國科技和軟件,設計和製造半導體,從而保障美國國家安全。根據新規定,外國半導體製造商必須從美國取得許可證,方可向華為交付利用美國技術製造的半導體。
華為戰略顧問、原藍軍司令「孟老師」早前出席一場電話會議時分析道,無論怎麼打華為,華為都會活下來,不會死且規模不會縮得太小。

「孟老師」表示,華為不會死也不會縮得太小。(路透社)

「孟老師」於5月16日出席信達電子舉行的電話會議,解讀5月15日美國商務部的公告。據介紹,「藍軍」是華為特有組織,直接隸屬於核心職能平台戰略市場部。主要職責是通過模擬和研究競爭對手,為任正非和華為EMT(執行管理團隊)提供戰略建議。

孟老師指出,美國商務部對華為的限制安排是一個計劃,並不是決議,表明「在本條例生效後120天內,圓晶廠給華為出貨不受影響。」這有可能實行,也有可能繼續延長期限的。美國還是非常慎重,這次威懾大於實際,對特朗普的選票有好處,另外也會加大華為的客戶的憂慮,可能對華為的訂單「砍一砍」。但這個事情實際上是美國撕毀商業信譽,也傷害產業鏈的利益。

他分析道,這是特朗普獲取民意,獲取選票的工具。「從這個角度就能理解什麼時候對華為出招,如果對整個中國出招就打在棉花上了,打華為更有形象感,每打一次華為都能提高他的支持率......如果特朗普支持率在選前落後於拜登,可能會有極端的措施爭取選票。」

華為早前於社交平台貼文指出,「英雄自古多磨難,向前看,為不言棄。」(華為心聲社區)

孟老師指出,美國無論怎麼打華為,華為都會活下來,這已經用1年時間證明。美國沒有無限的開火權,雙方可能還是會談。最終有可能把動議變成決議,但有120天給華為準備,美國已經默認「打不死華為」這個事實。他強調,華為「不會死,規模也不會縮的太小」,其很多領域的行業地位還是很穩固的,接下來會萎縮到什麼程度,也很難判斷。

孟老師認為,120天的緩衝期令華為可以調整設計,例如加大國產芯片的使用比例,同時為海思找「備胎」。比如海思原來做很多電源芯片、手機處理器的PMU,本來是自己做,接下來來會加大其他國產企業的佔比,協助其做一些更有替代意義的芯片。短期內肯定會有衝擊,等庫存消耗完,前後銜接的過渡期會略難,但之後肯定會對國產替代有推動。

最悲觀的情況下,就是華為海思最終變成IP公司,保留核心的IP授權業務,而研發人員就「化整為零」,去支持其他國產芯片公司。

孟老師表示,美國是有實力,再有實力不是為所欲為。圖為美國總統特朗普。(路透社)

孟老師又指出,美國是有實力,再有實力不是為所欲為,不能長臂管轄日本的半導體耗材。而中國在整個產業鏈沒有佔據完全的製高點,有的是廣闊的市場,但這不足以威脅美國,而是有防禦能力。市場夠大,而且很多產業鏈的「髒活累活」都是中國國內在做,如果全面對抗,對美國也是不利的,所以最終還是會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