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2020】疫情後的中國會如何提振經濟?

撰文:余一竹
出版:更新: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今日(22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大會上作政府工作報吿。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國經濟受到巨大衝擊,外界十分關注中國將怎樣提振經濟。

在李克強的報吿中,他並沒有給出今年硬性的經濟增長指標,而是提出了一些具體恢復經濟的措施,其總體特點是,仍保持了相對謹慎的財政擴張政策,同時把重點放在穩定就業、提振居民消費和對企業的税收減免上。

李克強在報吿中說,「保障就業和民生,必須穩住上億市場主體,盡力幫助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渡過難關」。在支持企業發展上,報吿提出加大減税降費力度,放水養魚,幫助企業紓困發展。比如今年繼續執行下調增值税税率和企業養老保險費率等制度,新增減税降費約5000億元。

同時,報吿還提出要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下,調整措施、簡化手續,促進企業全面復工復產、復市復業。放寬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登記經營場所限制,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清理廢除與企業性質掛鈎的不合理規定,並限期清償政府機構拖欠民營和中小企業款項,更好服務中小微企業。

4月22日,在廣西隆林各族自治縣脫貧奔康產業(就業)園,一家服裝生產企業員工正在生產作業。(新華社)

其次,報吿中提出了如何提振消費的政策。李克強說,中國內需潛力大,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突出民生導向,使提振消費與擴大投資有效結合、相互促進。」具體來說,就是通過穩定就業,促進民眾增收,來提高居民消費意願和能力。而對受到疫情影響沉重打擊的餐飲業、商場、文化、旅遊等行業,也提出了促進其恢復發展的措施。此外,養老、電商、農村消費,也被列入政策重點支持發展的對象。

而在政府投資方面,報吿提出了擴大「有效投資」。具體來說,就是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75萬億元,重點支持既能促進消費惠及民生,又能調整經濟結構,增強發展後勁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和新一代信息網絡,包括5G應用、充電樁、新能源汽車等,以及對新型城鎮化的建設。

至2019年底,中國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已有122萬個,預計今年還將新增公共樁約20萬個、私人樁超過40萬個。 (中新社)

有分析指出,中國政府的財政擴張政策近些年來十分謹慎,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的影響,此前中國只宣布了約2.6萬億元人民幣的財政措施,約佔中國GDP的2.5%,這包括失業保險金和税收減免的財政措施。這一比例遠低於其他許多主要經濟體,比如美國的2.3萬億美元(佔GDP的11%)的刺激計劃,德國將提供包括1560億歐元(佔GDP的4.9%)的新增政府支出。

近些年中國經濟債務問題嚴重,中國政府推動降低債務水平的政策,防範總體性金融風險,調整經濟結構。因此,在這幾年儘管中國遭遇貿易戰和新冠肺炎疫情的雙重壓力,仍然堅持既定的調結構方針,而不是重回此前的經濟刺激方案。

這也是這次中國政府工作報吿中堅持將減税、穩就業和促進消費作為重點的原因。但中國的疫情防控仍在進行,消費領域顯然還亟待迅速恢復。這或許是接下來中國政府的中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