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科院院長:中國應盡可能減少國際對抗 擱置分歧以德服人

撰文:崔德興
出版:更新:

上海社科院院長張道根近日就疫情影響下的世界形勢和中國發展撰文。他表示,在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世界經濟深度衰退等情況下,中國要集中力量穩住經濟基本盤,並做好應對美國全面遏制的長期準備,盡可能減少國際對抗衝突,擱置分歧、以德服人。
他又指,中國經濟核心競爭力「不行」,對經濟發展的制約更大,當中涉及兩大原因,一是科技創新能力不強,二是金融創新和服務實體經濟不力。

張道根指出,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應對世界經濟深度衰退,中國經濟下行調整難免。(中新社)

張道根指出,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應對世界經濟深度衰退,中國經濟下行調整難免,要集中力量穩住經濟基本盤。其中,穩住經濟是首要,防止陷入「四大陷阱」,包括「修昔底德陷阱」、「中等收入陷阱」、「財富驅動陷阱」和「日本20年長期失落陷阱」。

張道根認為,中國有條件、有基礎、有能力穩住經濟基本盤。中國經濟發展相對來說,依然是世界最好的國家之一,但穩住中國經濟不能只顧眼前。他指出,面對疫情,中國沒有搞大規模財政赤字貨幣化,沒有搞挖洞填坑式凱恩斯擴張政策。美元是世界貨幣,美國擁有獨特的世界鑄幣權。財政赤字貨幣化,大規模放水,美元儲備價值可能下降,但美元作為交易貨幣的市場需求在危機中往往更旺,也是避險首選。「中國不能學美國,也學不了美國。」

他認為,中國要做好應對美國全面遏制的長期準備。(資料圖片)

做好應對美國全面遏制的長期準備

張道根表示,中國要做好應對美國全面遏制的長期準備,「這是一場考驗中國智慧、韌性、能力的持久戰。」

他指出,一是做好出現最壞情況的打算,有備無患,要盡最大努力避免最糟糕局面出現,全面做好防範最壞情況的一切準備;二是盡可能減少國際對抗衝突,堅定維護和平發展,今日的中國比新中國剛建立和上世紀90年代更強更有能力,要更好地維護和平安寧,擱置分歧、以德服人;三是更大程度擴大對外開放,爭取與更多國家擴大經濟貿易投資往來,中國作為大國,現有開放程度還不夠,開放潛力、開放空間依然很大。

張道根指出,中國像華為這樣的高技術企業太少,即使許多高技術企業也還高度依賴發達國家的高科技。(中新社)

經濟核心競爭力不行 原因在兩個「軟肋」

張道根強調,要加快提升中國經濟核心競爭力。他認為,中國經濟總量全球第二,但「大而不強,經濟核心競爭力不強。」隨著全球經濟分工協作體系區域性內向收縮,核心競爭力不行,對經濟發展制約影響更大。

他認為,中國經濟核心競爭力不行,主要有兩個「軟肋」。一是科技創新能力不強;二是金融創新和服務實體經濟不力。中國科技創新能力不強,水平不高,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太少,很多關鍵技術、關鍵裝備、關鍵材料、關鍵零部件受制於人,像華為這樣的高技術企業太少,即使許多高技術企業也還高度依賴發達國家的高科技。中國金融結構與金融體制越來越偏離服務實體經濟,自我循環和虛擬化嚴重。

他提到,這兩個「軟肋」的關鍵是體制機制問題。中國不缺錢,不缺各種各樣扶持支持政策。科技研發分錢分物不少,但很多錢都變成紙、變成論文,而花了大錢的論文、研究成果卻再也變不成錢。金融系統錢更多,但主要是錢生錢,賺快錢,高度壟斷、自我做大循環。

上海社科院院長張道根。(資料圖片)

應聚精會神「辦好自己的事」

張道根認為,中國應更加注重以擴內需拓展內外經濟循環,要圍繞滿足消費需求升級,培育新經濟增長點。要繼續加強基礎設施體系和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促進生產性投資和公共服務性投資增長。同時,要聚精會神辦好自己的事。「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應對全球疫情大流行,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台,辦好自己的事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