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人行微調貨幣政策 意在修復實體經濟

撰文:朱冠美
出版:更新:

人民銀行當前的貨幣政策操作正從保證金融市場短期流動性充足供給,逐漸轉為着眼於投放中長期資金,修復受疫情影響的實體經濟。

《證券時報》報道,公開市場操作雖然投放了3,000億元人民幣流動性,但當日有1萬億元逆回購到期,實則實現了7,000億元的流動性淨回籠,相當於用MLF縮量置換了到期的逆回購,體現了貨幣政策操作「縮短放長」的特點。

分析表示,流動性投放「縮短放長」,說明貨幣政策操作正在微調。受突發疫情衝擊和春節期間海外市場的先行下探影響,中國金融市場恐慌情緒一度非常濃厚。為緩解市場緊張情緒、穩定市場信心,央行打破常規操作,節後連續多天以逆回購的方式投放巨量短期流動性,流動性規模按年增加超萬億。

料寬鬆空間有限

重大突發事件引發的金融市場波動畢竟是一時的,貨幣政策操作可以在特殊時期對金融市場提供短暫「照顧」,但其主要目標仍不能偏離服務實體經濟。隨着金融市場運行重回正軌,疫情防控形勢逐步向好,貨幣政策操作的聚焦點也要及早從短期流動性的充足供應,重回支持實體經濟,尤其是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中小微企業陷入困境和個人就業壓力愈發凸顯之時,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要在原來既定安排的基礎上進一步加碼,才能對衝疫情的額外衝擊。這就需要貨幣政策加大逆周期調節,特別是加大對受困中小微企業、受疫情影響嚴重地區的定向支持。

受當前通脹壓力上升影響,總量貨幣政策大幅寬鬆的可能性並不大,下一步預計央行還會強化結構性貨幣政策的作用,通過定向降準、再貸款等方式精準滴灌實體經濟薄弱領域,推動受疫情衝擊的實體經濟早日重回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