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半銀行料未來3年金融科技令存款市場份額微降

撰文:胡學能
出版:更新:

金融學院轄下香港貨幣及金融研究中心發表題為「香港銀行業金融科技採用和創新」的應用金融研究報告,中心調查包括8間虛擬銀行在內的45間銀行,結果顯示,54%受訪銀行認為未來3年金融科技將會令銀行的存款市場份額輕微下降,65%受訪銀行認為對存款流動性影響溫和。

報告指,受訪銀行認為金融科技在當前以至未來5年為業務帶來機遇多於威脅,當中以風險管理服務機遇最大。平均86%的受訪銀行已經或計劃將金融科技方案應用於各類金融服務及銀行營運流程。

最為銀行採用金融科技的服務,首三位依次是個人理財、投資及財富管理、經紀服務。而初步分析顯示,金融科技應用已對銀行表現帶來正面影響,包括能提升成本效益及改善盈利。在過去兩年,當銀行的應用金融科技程度增加10個百分點,成本與收入比率平均累積跌1.67個百分點,而資產回報率則累積增加0.05個百分點。

金管局高級助理總裁劉應彬表示,調查的結果令人鼓舞,展望未來十年,銀行有信心透過適應及創新,能夠繼續發揮關鍵作用,利用科技改變優化作業模式,保持核心銀行服務,不會被新的競爭對手淘汰。

劉應彬公布報告結果。(高仲明攝)

銀行憂金融科技人才短缺

劉應彬在金管局網頁撰文,指受訪銀行表達金融科技人才短缺的憂慮,包括聘請金融科技的專才有困難,培訓現有的從業員也不容易。金管局除了在政策上和金融基建上推動金融科技發展,也與銀行、科技和學術界合作加強金融科技的人才培訓。

劉指,金融科技人才短缺並非香港獨有的問題,不可單靠引入外來專才,也要培訓足夠本地人才,才能滿足香港長遠需要。香港各大學特別為金融科技而設的學位課程仍在起步階段,只有約300個學位並未能滿足龐大的市場需求。金管局今年會深入研究本地金融業對不同金融科技人才的需求、這些人才在本地和國際間的流動情況,以至這些專業工作的前景,然後會再與各院校和有關政府部門分享研究結果,協助他們規劃相關課程。

短期而言,金管局已與銀行和科技界展開了「金融科技人才培育計劃(FCAS)」,培訓的對象正是現於大學攻讀金融、電腦工程等學位的同學,同學會到金融機構和科技公司實習半年至一年,實際參與金融科技項目。過去四年共逾500名大專院校同學參加計劃,當中不少同學畢業後投身金融科技行列。

該局亦正努力與有關專業團體合作,發展一套適用於銀行的「金融科技能力框架」,希望於明年第一季推出,由適合的培訓機構提供相關課程予現職的從業員報讀,以期達到「能力框架」的標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