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財務造假 多涉北京、福建及廣東企業

撰文:吳美茸
出版:更新:
致同會計師行諮詢合夥人湯颷表示,涉嫌財務造假的企業多為建築工程及化工行業。(吳美茸攝)

致同會計師行今年調查40宗上市公司涉嫌財務造假,發現多為建築工程及化工行業,分別達31%及21%。該行諮詢合夥人湯颷指,由於這些行業涉及複雜、貴價的項目,由土地發展、起樓及至項目落成需時幾年,影響公司收入和成本,因此較容易粉飾數據造假。

29%財務總監 加入公司不足1年

統計疑似造假個案,三大「造假」公司總部分別為北京、福建及廣東。而涉事公司財務總監亦趨年輕化,當中有超過60%個案,公司財務總監在上市前任職不多於3年,加入公司不足1年的更達29%,更有三份之二個案的財務總監的年齡低於40歲。研究亦顯示,上市超過5年的公司,涉嫌財務造假比重顯著上升,由去年36%,大幅增至59%。

但湯颷認為,上市1至兩年的公司造假風險較大,因為公司為了上市集資「谷大盤數」,但是成功達到目的後,或會出現資金鏈斷裂,無法維持。

現金流造假成本高 上市後難補缺口

「這些造假公司可能幾年前早已造假,但幾時才爆煲?正如十個樽七個蓋,只要管理好現金流,成功呃到核數師,就可以矇混過關。但現金流很難造假,因為造假都要成本,需要賄賂銀行職員,谷大營業收入又要多交稅項,只會像雪球滾下去。」湯飈指。

他建議投資者可以查閱公司財務、法律等合約,甚至假扮客戶查詢或實地查證等。